大获成功的《摘金奇缘》
2018年盛夏,美国最受关注的好莱坞大片无疑非《摘金奇缘》莫属。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原题为Crazy Rich Asians,又直译为《疯狂的亚洲富豪》。在该片上映的周末就一举拿下了252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轻松排上了票房第一名的榜单。
《纽约时报》在题为“《摘金奇缘》票房夺冠,再次证明种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力”的文章中称,这一票房成果是“六年来浪漫喜剧的最佳成绩”。必须要提及的是,“《摘金奇缘》是25年来第一部由亚洲演员主演的好莱坞电影。上一部由亚洲演员主演的电影是1993年的《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摘金奇缘》是根据关凯文(Kevin Kwan)2013年的同名小说《摘金奇缘》(以下简称CRA)改编而成。在电影上映后,关凯文接受了《纽约时报》的电话采访。他说:“这个故事超越了种族界线”,其“核心故事是关于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真正的疯狂和丰富在于其故事本身。”
在接受《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的专访中,电影中饰演Astrid Leong-Teo的陈静(Gemma Chan)也表示了相似的观念,她说:“虽然这个故事的主角碰巧都是亚洲人,但这个故事的主题则非常普遍:爱情、友谊、家庭、关系、冲突、新旧之间和不同世代之间的冲突。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我觉得这个电影会引起共鸣……并且会吸引那些非亚洲人,无论是什么背景长大的人,哪怕是自定义为一个局外人——这部电影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大家从中找到自我。而长期以来,这些主演的传统角色,都是白人。”
2018年7月31日,饰演女主角的吴恬敏(Constance Wu)在个人推特上写道:“CRA是25年来好莱坞第一部讲述一位亚裔美国人的故事……她不仅以亚裔美国人的故事为中心,也聚集了才华横溢、充满活力、独特的全亚洲演员……我知道CRA的故事不会代表每个亚裔美国人的经历……我们并不都一样,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事。我是移民家族长大的美国女孩。移民家族故事是关于梦想、爱情、牺牲、勇气和荣誉的故事。这些故事真正让美国变得伟大。”这一推文被13300多人转发,并获得了41400多个赞。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吴恬敏,还是陈静和关凯文,他们都坚持认为,尽管电影的主演是亚洲演员,这个故事讲述的却不仅仅是亚洲故事,它的主题突破了种族的界线。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与地位
在美国学术界,关于亚裔美国人的身份和地位问题已经被讨论多年。1996年,Lisa Lowe发表了她开创性的著作《移民法案:亚裔美国文化政治》。在这本书里,她分析了亚裔移民在美国劳工领域中是被接受的,但在美国国家文化领域中,则始终被看作为永久的外国人。1999年,David Palumbo-Liu出版了他的《亚洲/美国:种族边疆的历史交叉》,论证了亚裔美国人身份的发明,是美国现代历史形成的标志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最后一部反亚洲人移民美国的法案通过后,美国人发现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必须要解决已在美国的亚洲人的存在问题,并同时发展其在东亚的新殖民主义利益。
2015年,哈佛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Ju Yon Kim(以下简称金教授)出版了《亚裔美国人在影视作品中的日常生活和种族平凡性》一书。她的书试图通过分析影片和剧院世界中所描绘的人物,通过世俗或日常生活的解密亚裔美国人身份的二分法。
金教授在耶鲁大学英文系获得学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现代思想与文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她目前在哈佛大学教授的课程包括亚裔美国文学概论,异族相遇,和戏剧和表演研究的新研究。
在导言章节中,金教授深刻阐释了亚裔美国种族形成的悖论,并解释了日常生活行为是如何塑造亚裔美国种族的。她写道:
从19世纪到现在,饮食、工作、购物和学习的生活作风支持了亚裔美国人身份的二分法;他们被塑造成完美的亚裔美国人,但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国人……对于那些研究亚裔美国人种族形成的学者来说,亚裔总是在“黄祸”(yellowperil)和“模范少数族裔(modelminority)”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构成了一个持久的悖论。日常生活的细节不仅使亚裔美国人的这些对立特征具有虚幻的精确性,而且在管理他们的矛盾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句话说,这本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亚裔美国人能被视为是美国人吗?虽然本土的亚裔美国人试图通过采用美国白人习俗和习惯来同化自己,但他们的亚洲人外貌会时刻被标记为外来(非白人)的种族。金教授说,“因此,这本书不仅关注生活习惯和惯例本身,也更加关注某些日常实践的社会意义,以及跨越种族界限所采用和转移这些实践的可能性。”
在阐述她如何选择戏剧作品及其如何人物时,金教授写道:“当不熟悉的身体采用熟悉的行为,当身体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而呈现出戏剧性的角色时,这会出现歧义:因为一部作品的主体似乎分裂为演员和角色,模仿性和真实性就会浮出水面。”换句话说,当亚洲人移民到美国后被同化,并开始使用人们所熟悉的美国式的行为举止时,他们的身份和身体本身的模糊性就出现了。他们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亚洲人?
不熟悉的身体与熟悉的行为
《亚裔美国人在影视作品中的日常生活和种族平凡性》一书主要按时间顺序排列,研究了自1912年至2008年间的八部主要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涉及了由不熟悉的身体(亚裔美国人)去实践日常熟悉的行为(美国白人的普通作为)的故事。金教授从这些文学作品来解读美国社会是如何认定亚裔美国人的。
该书分为四章:“在《我们城镇》的极限上试穿《黄色夹克》:种族和国家的惯例”;“日常仪式与社区表现”;“改变:跨种族冲突,跨种族表现”;“家庭作业成为你:模范少数民族及其双重身份”。
在每一个章节里,作者都拿两部作品进行研究,无论是戏剧、电影或是小说,均是从日常细节和行为来比较和解释种族差异存在的观念。
应该说,这不是一本易读的书,或者说,没有对亚裔美国人有些基本的了解,不对此作出深入的思考,是很难进入这部书的世界之中的。
该书探讨了很多关于亚裔美国人研究的相关概念。然而,对于那些对亚裔美国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用多元化这个词来形容亚裔美国就过于轻描淡写了。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亚裔美国人不仅在人口上是美国增长最快的种族群体,其中的收入差距也是最大的。亚裔美国人之间的这种收入不平等,已经超出之前美国黑人种族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任何一个其他种族群体都更为突出。亚裔美国人也来自各种各样的亚洲民族或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亚洲民族或国家占主导地位。亚裔美国人口中最大的三个群体是中国人、印度人和菲律宾人。根据数据统计和估测,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预计将成为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在2055年超过拉美裔人移民数量。换句话说,50年后,亚洲人将占美国移民总数的38%,而拉美裔人口将占全国移民人口的31%。
金教授意识到了亚裔美国人群体本身的文化多样性。在书的前两章中,她专注于讲解华裔美国人和日裔美国人的早期移民历史和故事。在第三章中,书的重点是韩裔美国人。第四章和后记章节则更广泛地涵盖了亚裔美国人的普遍性,而没有专门去研究任何一个特定种族群体。
例如,在第一章中,金教授回顾了20世纪上半时期的两部百老汇演出:《黄色夹克》(The Yellow Jacket,1912)和《我们的城镇》(Our Town,1938)。前者主要采用中国戏曲舞台惯例和设置,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地方官员的生平故事。尽管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中国人,但百老汇的演员依旧是白人演员。在当时的年代,金教授解释道,20世纪的美国演艺界里,用白人扮演中国人或者亚洲人的角色很常见,也很正常。金教授注意到,在开场白里会专门提到,“我们下面的演出中,会有很多奇怪的元素。”这样公开把中国的惯例放置在奇怪的角度上,是直接鼓励百老汇观众去品味文化差异。
通过将中国舞台惯例定位为“奇怪”的角度,这些作品直接将中国元素定位于美国习俗的对立面。在这一章中,金教授指出了19世纪50年代淘金热期间中国廉价劳动者的角色,以及1882年的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在此之前的1877年,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向国会呈上了一则声明:“这么多的中国移民人口已经在我们的国家居住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但他们仍然处于与我们的本土人民持续分离和不接地气的状态。中国人的思考思维、生活方式、品味和原则,一直都很中国化,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向美国本土文化同化。”这样的表达所体现出来的,是美国本土白人对不同化的中国人表示了恐惧,感受到了威胁。这则声明继续说道:“我们的(白人)工人需要肉和面包,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饮食习惯才能充分保持身体需求和精神力量之所在,这样的习惯对本土公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国家需要工人的力量。而中国人呢?他们只需要大米、干鱼、茶和一些简单的蔬菜。”
这样的阐述很明显的引用日常饮食习惯来反映个人的同化程度或同化的潜力。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移民坚持用自己习惯吃米饭和干鱼的饮食习惯,那么这些移民在美国就会被视为是中国人或者单单只是外国人,而永远不是美国人。
“亚裔美国人”:我是谁?
该书第二章探讨了日裔美国人和日裔加拿大人之间的角色。这一章追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日本人在北美的处境。通过两部作品,金教授讨论了日裔美国人和日裔加拿大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第三章中,金教授则谈到了在美国的韩裔和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这些冲突在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很多媒体关注,作品中的体现,是时代的一个缩影。由于这些冲突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该章所探讨的两个剧本,就回应了美国黑人和韩裔人不同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惯所引发的冲突。同时,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这两部戏剧还展示和探索了如何调解种族间的冲突。
第四章应该被视为该书的焦点。金教授分析了贾斯汀·林(Justin Lin)的电影《明日好运到》(BetterLuck Tomorrow,2002年)和劳伦·杨(Lauren Yee)的戏剧《中国佬》(Ching Chong Chinaman,2008年)的作品。不同于分析跨种族的冲突,金教授对美国亚裔人内部对模范少数民族的分歧看法做出了评价。这两个作品都体现了亚裔美国人主角尝试摆脱这些表面上看似积极和良性的模范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 随着美国亚裔人口的不断增长,亚裔后代的培养问题会在亚裔族裔中内部产生更多的分歧:是遵循严格的亚洲育儿风格还是主张带有自由特色的美国式教育方式?金教授写道:
这两部作品描述的看似勤奋和生活优裕的亚裔高中生,但其实他们都是寻求成为模范少数民族的“他者”——要么是“黄祸”黑帮,要么是那些被亚裔美国人的胜利所掩盖的人。这些角色试图通过其他人来创造一个双重身份或将其作为代理人来扩展他们的生活。
在作品中,通过角色的发展,突出了长期以来定义亚洲美国的经济分层以及关于模范少数群体的争论。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剧中的人物角色都一致拒绝并谴责这些美国大众所熟悉的模范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并反对因此而产生了对模范少数民族的所谓新的理解。换句话说,亚洲移民和亚裔美国人之间的这种习惯性差异,并不能解构亚洲族裔这个共同身份,这种习惯差异只是在不断的重新定义亚裔人在美国的身份。
CRA主演吴恬敏在7月30日曾经发过推文,要求记者明确区分亚裔美国演员和亚洲演员,但是主流新闻媒体真的在意或者关注这种区别吗?
答案似乎并非如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的文章写道:“《摘金奇缘》是好莱坞少数族裔饰演主角的分水岭。这是自《喜福会》之后的25年来第一部由亚洲演员来主导的电影。”《纽约时报》在2018年9月2日报道CRA连续三周票房位居榜首的报道中说道:“这个由亚洲明星饰演的电影,继续表明市场对电影中更多样化的声音的一种渴望。”福克斯新闻是这样对这部电影做出评价的,“如果想让好莱坞更好的接受亚洲人的面孔出现在大荧幕上,所需要的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爱情和家庭为主题的永恒的故事主题。”
这样的报道,真是完美地呼应了金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所讨论的问题。
(作者系哈佛大学哈钦斯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