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月是旅游黄金季节,本期我们推出一组专稿,集中反映几位中国现代作家与旅游的关联。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依恋是普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Tuan)把这种人和自然之间的积极关系和价值观念总结为“恋地情结”。作家因为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丰富,对身外的环境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独到的发现。但不同的作家对自然环境又有不同的感受性,有的更加倾向于抽象,有的更加倾向于移情。本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几位作家的游览经历,反映出不同作家与自然环境不同的关系模式。
一般来说,鲁迅不是热衷于游山玩水的人。在北京教育部做官的那些年,北京城外可以游览的地方他只去过两个,一个是在西直门外的万生园,一个是在阜成门外的钓鱼台。鲁迅去过两次钓鱼台,都是他1924年搬到阜成门宫门口新居后去的。因为宫门口和钓鱼台相距实在不远。万生园又叫万牲园,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但那个时候,万牲园更正式的名字叫农事实验场,是清朝光绪年间农工商部负责在原三贝子花园的基础上建设的。
1908年农事实验场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北京第一个可以参观游览的公园。直到鲁迅到北京的1912年也还是如此。后来,北京城里过去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园,如中央公园,北海公园。但是,鲁迅去这些公园主要是喝喝茶、看看报,或者和朋友聊聊天、吃吃饭。属于休闲娱乐的地方,算不上是旅游景点。
但鲁迅去过多少次万生园也就是北京动物园,是说不太清的一件事。
邓云乡的《鲁迅与北京风土》根据鲁迅日记记载了四次鲁迅参观万生园的经历。分别是1、1912年5月19日与董恂士、许寿裳一起游览万生园;2、1916年9月5日,鲁迅陪三弟周建人游览万生园;3、1919年10月19日,鲁迅带二弟一家又一次游览万牲园;4、1920年4月25日,鲁迅陪母亲游览万牲园。
1912年5月19日,是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上班后的第二个星期天。这天,鲁迅在教育部同事的陪同下游览了北京的两处景点万生园和陶然亭。这天的鲁迅日记有:
十九日,与恂士、季市游万生园。又与季市同游陶然亭,其地有造象,刻梵文,寺僧云辽时物,不知诚否。
这里的季市就是许寿裳,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开始交往的挚友。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到浙江二师任教和到教育部任职就都是许寿裳介绍引荐的。鲁迅初到北京的几个星期天,都和许寿裳在一起。主要去的地方就是琉璃厂和万生园。琉璃厂距离鲁迅居住的绍兴会馆并不远,是鲁迅初到北京时休闲、购物的主要地方。
1916年9月5日,鲁迅三弟周建人来到北京,直到10月12日返回绍兴,周建人一直和鲁迅住在会馆。在这段日子里,每到星期天,鲁迅就会陪同三弟到各处游览和休闲。这时候,城里的中央公园已经对外开放了。9月10日是星期天,鲁迅和在北京工作的旧学生宋子佩一起陪三弟游览了中央公园和故宫里的武英殿。9月17日又是星期天,鲁迅“同三弟游万生园”。
1917年4月,鲁迅推荐二弟周作人到北京大学任教。1919年8月,周作人到日本把老婆孩子接到了北京。八道湾的房子买好了,但还要办各种手续和做简单修理,周作人一家暂时住在绍兴会馆隔壁院子。10月19日,鲁迅带二弟一家又一次游览万牲园。鲁迅在这天的日记中说:
十九日,晴。星期休息。上午同重君、二弟、二弟妇及丰、谧、蒙乘马车同游农事实验场,至下午归,并顺道视八道湾宅。
到11月,八道湾的房子办完了所有手续。11月21日,鲁迅与二弟一家移入八道湾。
12月底鲁迅回绍兴老家接来了母亲和三弟一家。全家人齐聚八道湾。1920年4月25日,春暖花开的日子,鲁迅又一次游览万牲园。鲁迅日记中有:“午后同母亲、二弟及丰游三贝子园。”
但是,看《鲁迅日记》,至少还有两次鲁迅游览农事实验场也就是万生园的记载。
一次是1917年11月20日,“上午季市来,并同二弟游农事实验场”。这就对了。看邓云乡的《鲁迅与北京风土》,我一直疑惑,从鲁迅二弟周作人1917年4月来北京到1919年8月周作人从日本带来老婆孩子,这中间有两年多,难道鲁迅每月带二弟到过万生园?补充上这次带二弟周作人游览万生园,就看得出来,每次有家人到北京,鲁迅都会带他们到万生园游览一番。
但鲁迅到万生园还不仅仅是陪同家人。刚到北京时第一次去就是许寿裳陪他去的。此后的日记中还有两次许寿裳或许寿裳的大哥与鲁迅同游万生园的记载。
1912年6月2日,鲁迅第一次游览万生园半个月后的日记有:“星期休息。午后铭伯、季市、诗荃同游万生园。张协和、游观庆来,不值。”许铭伯是许寿裳的大哥,诗荃是许铭伯的儿子。作为在北京独身生活的鲁迅,和同乡好友一起游览名园胜地是很快乐的事。几年后,鲁迅有一次和许铭伯一起游览万生园。1916年4月16日的鲁迅日记记载:“十六日,晴。星期休息。上午得铭伯先生柬,午后同游农事实验场,晚归。”
这样,鲁迅游览万生园就起码有7次之多。不爱旅游的鲁迅为什么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
鲁迅一次次去万生园,和这里是民国初年惟一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关,也与鲁迅对生物学尤其是植物学的兴趣不无关系。还是很小的时候,鲁迅就喜欢花草树木,由养花的爱好发展到阅读《花镜》《南方草木状》等植物学书籍。从日本留学回国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的浙江二师和绍兴的中学堂教书。业余时间就热衷于采集植物标本。在杭州的时候,他甚至打算编成一部《西湖植物志》。现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都收藏有鲁迅那时候采集的植物标本。
万生园的“万生”并不只是动物的意思,而是包含动物和植物。那时候,万生园的动物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植物。当时,整个农事实验场占地71公顷,动物园占地只有1.5公顷。所以可以想见,鲁迅到万生园的目的除了看老虎狮子等各种动物,还能看到各种他一直感兴趣的植物种类。
在北京的后几年,鲁迅没有再去万生园,但他在1926年的《马上支日记》中突然写到了万生园:“晚饭后在院子里乘凉,忽而记起了万牲园,因此说:那地方在夏天倒也很可看,可惜现在进不去了。田妈就谈到那管门的两个长人,说最长的一个是他的邻居,现在已经被美国人雇去,往美国去了,薪水每月一千元。鲁迅几次去万生园都是春天和秋天,万生园的景色春秋固然好,夏天也许更好。对于万生园看门的“长人”,邓云乡在《鲁迅与北京风土》中说:
现在六七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游过万生园的都还记得,门口收票的两个长人,身高都在二米以上,收票时常常跷起腿来,踏到对面铁栏上,孩子们仰着头好奇地望他,从他腿下面钻过去。
鲁迅自己身材矮小,对于任何“长”的人和物都是很敏感的。
(作者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