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之歌》是指夏朝国君太康的五个弟弟所作诗歌。太康被后羿打败后,太康的五位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后作《五子之歌》,叙失国之事,以表示悔改。如下歌词如下: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按照经济学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那块最短的木板长度。民生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十二五”国家规划纲要中的施政重点强调“坚持民生优先”,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对民生问题关注较少,对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投入不足,必要的公共产品较为缺乏;GDP数字增长快,但不少民生问题诸如“社会分配出现失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社会保障严重匮乏”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民生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然而,民生问题,早在《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所体现了,诗人看似浪漫,看似不切实际,其实对政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让我们来看看,喻中教授是如何在《风与草:喻中读??尚书??》一书中描述《尚书?五子之歌》体现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尚书?五子之歌》的首句是全歌的核心所在,体现了我国早期的民本思想:执政者必须重视民生,绝不可轻视,因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民众安定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且告诫执政者,应当谨慎地对待民众的呼声,要像以一根朽坏的绳索驾着六匹马那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切不可粗心大意;强调执政者应当怀有畏惧之心,时时注意回应民生的需求。
然而,在当今社会,毒大米、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质量监督缺位,食品安全的底线在哪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盐王爷”、“二师兄”……连续3个月CPI都在高位运行,与老百姓日常消费休戚与共的菜肉禽蛋、油盐酱醋都在上涨。过度医疗、天价学费、房价飞涨……最该加速上涨的工资稳如泰山,最不该涨的物价却一路红旗飘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上述民生问题呢?首先,变GDP导向为民生导向,改变传统以GDP作为政绩考评主要依据的方式,强调民众幸福感;其次,增加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一般发达国家,工资占企业营运成本50%以上,中国则平均在10%以下。中国劳动报酬只占国民收入的40%,国内消费率仅有35%左右,比印度低20%,比美国低40%。通过减税、立法保障工资协商制度、增加对劳动者的法律援助等措施,使普通劳动者工资的增长赶上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再次,缓解贫富分化,降低基尼系数。加强税收的调节作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都是有效的方式。最后,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保障房、医疗保障等手段,改善弱势群体的民生。
该诗第二句转述了大禹的训诫:喜欢美色、喜欢游猎、喜欢喝酒、喜欢音乐、还喜欢华丽的宫殿,这五种毛病,只要犯上一种就会灭亡。然而,这五种毛病,恰恰是部分政府机关、官员们的嗜好.例如,年财政净结余仅20多万元的安徽省望江县,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大楼,办公楼建筑面积达4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四川政府采购网公布的简阳市档案局的一批办公设备采购公告上赫然写着“移动硬盘——苹果iPod touch4 数量4套”;苏州交巡警采购iPhone4手机做警务通等事件。大量的财政资金被用于享乐、浪费和过度建设,用于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工程的财政资金必然更加捉襟见肘(特别其中一些还是财政穷县甚至贫困县)。这些负面的新闻,使得已在高物价、高贫富差距之下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买房难的民众,愈加仇官、仇富,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面对上述问题,首先应当扭转部分政府机关的作风,向古人学习,深入了解“享乐主义对一个执政者来说,乃是十足的灾难”这一真理;其次,应当鼓励、完善民众的监督机制,让民众了解“三公”经费的使用途径,且有渠道进行监督举报;最后,应当加强审批环节(如通过发改委的核定),并建立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该诗的第三句强调了道德化行政的重要性,大意是: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道德化行政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当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当代公共管理的思维和实践中仍能看到其影响,道德化行政从某种程度上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公共管理实践。官员,作为民生的主要引导者和实施者,既要厉行道德修身,又要承担对社会的道德教化,才能使得民生真正落到实处。然而,当今社会部分官员道德低下,给社会和民众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再如,“临时工”一词,似乎成了各机关单位推卸道德责任的好帮手,江西九江临时工女警怒砸百姓、山东高唐法院临时工脚踢孕妇、郑州多起城管临时工暴力执法、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拿临时工判刑、央视大火案长期羁押送烟花的临时工……
200多年前,法国著名法官路易斯?博洛尔就曾指出:在一个国家里,为政者的品质总是影响并成为该民族性格品质的模型。恶劣的政治道德可以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人民,于是,人民也慢慢地习惯于冷漠、残忍和不讲正义了。官员的道德建设途径有四:首先,完善各种政治制度规范。制度与道德之间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不仅要进一步推进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更要建立和完善官员的淘汰机制,对于那些缺乏起码道德责任的官员坚决地加以罢免和撤职。其次,加强道德责任教育。促进官员对角色身份的自觉体认、对政治信念的坚定信仰、对社会期待的清晰把握、对道德责任程度的理性分析。再次,强化道德责任评价和追究。虽然道德责任追究没有强烈的刚性力量,但是,强化道德责任评价和追究在官员道德责任建设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最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与道德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形成和确立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文化是道德的母体。一方面要繁荣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主导社会文化,引领时代潮流,为官员道德责任的形成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杜绝各种是非颠倒、善恶不分、荣辱不辨、美丑不清的社会文化的传播和流行,从而减少各种不良文化对官员道德责任的消极影响。
该诗的第四句描述了法治与民生的关系,大意为:大禹治定法典,为后世楷模,因为太康废弃了典法,导致宗庙祭祀灭绝、国家灭亡。一个国家的民生状况与其法治状况密切相关,法治缺失或不健全是阻滞民生改善的制度根源。在当今时代,民生的进一步发展,更加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重视民生必须强调法治、尊重法律、依法行政,以法律武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例如,通过制订《反垄断法》,调控宏观市场、规范经济发展中违反竞争原则的行为,限制诸如电信的捆绑销售、油价的不断高涨、民用水电气价格的任意上涨等垄断行为。再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保证让每一位社会成员不会因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受到不平等的法律对待。具体包括:在传统的诉讼案件法律援助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参与化解当前由于企业改制、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等侵害群众利益引发的矛盾纠纷;政府加大的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展如法律援助专项基金、民间捐赠以及其它渠道的资金投入等措施。
《尚书?五子之歌》最后一句表达了大禹五子直到被敌人逼到洛河对岸,没有归宿,才叹息不懂得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政治懊恼、羞愧、悔恨。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决定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与否。因此,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下大力气改善民生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本文编辑 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