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品鉴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1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民族·历史·时代

    ——评介金学智《风景园林品题美学》

    ○ 蔡 斌 《 博览群书 》( 2011年11月07日)

        我们华夏民族对于风景园林,有一种迥异于西方的审美文化传统,就是爱从某地众多风景园林里选出一定数量的“景”,通过寓有美学意味的品题来使其获得景名,将其作为某地风景园林的突出代表,从而使之成为以“数”(一般为八或十)来贯穿、约束并得以有效地增值的品题系列,并体现出特定的美学思想。 

        金学智先生的《风景园林品题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版。以下简称《品题美学》),是一部具有独特民族美学内涵、以风景园林品题系列为研究对象的、图文并茂的大型学术专著。

        从历史上看,真正的品题系列从唐代发端,至宋、金时代而臻于成熟,著名的如潇湘八景、燕京八景、杭州西湖十景等,以后直至清代的桂林十六景,避暑山庄康熙题三十六景、圆明园四十景等,难以一一列举。这种广大公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已存在了一千余年之久,它们数以万计地遍布全国,还影响到东南亚,特别是日本也数以百计地涌现,如近江八景、金泽八景等。可是,对于中国人乃至东方人这种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文化风习现象,学术界却基本上无人问津,因此《品题美学》的问世,便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品题系列究竟有什么美学功能?这可以南宋出现的杭州西湖十景为例。如西湖的美,在十景之名诞生后,其文采风韵就大不一样,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这一系列画龙点睛的品题,镕铸情采,吐纳英华,抒写出幽雅的诗情画意,凝聚着种种自然和人文的信息之美,其效应还证实了现代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论断。西湖十景品题系列,琅琅上口,易记易赏,让人品味不尽,浮想联翩,以致当时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胫而走,流芳至今。2011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西湖十景为主要特征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得以全票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还指出,杭州西湖是“文化景观的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从本质上看,这正是对西湖十景品题系列的中肯评价。

        《品题美学》一书不但极有历史感,而且特注意地域覆盖面。它从全国20个省市地区中,选出了37个品题系列中的100多个景点进行品赏,不但以此概括了品题系列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且还以不同学科的视角切入,力求挖掘地域个性,体现理论深度,抽绎普遍规律,这必然会对旅游、赏景、审美、悟理、造园、文化遗产保护、地方史志编写、城市生态建设等大有裨益。

        特别应高度评价的是,该书除研究了品题系列的生成因由、文化背景、形式构成、题材内涵等,还重点研究了品题系列的美学特征——绘画美、诗意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组织原则——优选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适时性,这些都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发人之所未发。作者又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体会,提出了“戒蹈袭,求创新;戒浮泛,求深实;戒雷同,求殊异;戒平俗,求雅韵;戒奇涩,求通达;戒杂多,求齐一”六条评判标准,全方位地总结了我国风景园林品题系列创作的经验教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品题美学》全书88万字,随文插入188幅彩色的精美图版,它不但蕴蓄了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理性也有感性,而且非常注意推陈出新,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如该书“理论编”论述品题系列“适时性”的组织原则时,以羊城(广州)八景为例,蒐集和比较了宋、元、明、清和当代五个不同时期的品题系列,让人看到了它们嬗递变化之迹,看到旧的是如何不断消失,新的是如何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同时还具体品赏了羊城新八景中摇漾着时代繁华的“珠江夜韵”,澳门八景中作为现代化标志的澳氹大桥——“镜海长虹”,这就生动地显示了新的品题系列具有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今组接的特征。在“鉴赏编”,作者特辟“当代品题系列的选赏”一章,品赏了上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诞生的台湾八景,杭州西湖新十景、昆明新十六景、澳门八景、羊城新八景、佛山新八景等,还特别赞赏推举了某些地区大规模有计划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群众评选方式。在“实践编”,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设计实例,也极富时代感,如佛山南海颐景园十景,第一景就是从岭南文化名人韩愈诗里提炼出来的“水天绿净”景名,以表达当代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绿化、净化的美好意愿;又如苏州江枫园八景,其中有“莲池鸥盟”一景,通过匾额对联表达了指向未来的生态伦理学思想。如此等等,这也是把民族形式、历史文化、时代精神三者一线贯穿了起来。

        作者单位: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科学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