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赏玩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1年07月07日 星期四

    读图

    《中国版画年鉴》十年

    高 信 《 博览群书 》( 2011年07月07日)

        我在旧藏《1982中国版画年鉴》软面精装本上写过这样一段题记:“1984年9月11日《妇女》月刊社郑晋生兄陪我往辽美购得此书,同时又购该社所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一本。翻读‘年鉴’,竟见到收有余昔年所作《拓荒者的足迹》一文,不胜喜悦。即日8时记于沈阳地质局招待所。”记得那年9月,有赴哈尔滨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之行,会毕,归途在沈阳勾留两日,我去造访老友杜一白夫妇和《妇女》月刊社的许春义、郑晋生等朋友,11日在辽宁美术出版社购到这两部辽美版木刻图书。

        《1982中国版画年鉴》的“前言”中也说到《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去年,我们编辑了一本《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通过作品和文字资料,反映了五十年来我国新兴版画的基本历史面貌。我们认为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工作,它能使我们回顾过去,看到现在,想起未来,对促进版画运动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此言极是。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以来,回忆文章不少,版画作品更多,版画运动发展的资料也不少,但一直未见有过收集整理,只能任其散佚。《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的编印在中国是第一次,它为版画资料的保存整理开了好头。我幸有这次东北之行,否则是难见这本好书的——省级专业出版社的书一般总不如京沪出版物的易销全国。

        在这篇“前言”中,编者谈到了《中国版画年鉴》的编辑缘起:

        中国新兴版画已经历了五十年的战斗历程。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鲁迅先生的热心提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无数版画家的辛勤努力,创作了成千上万的版画作品,举办过难以数计的各种类型的版画展览会,出版过各种形式的版画画册、书刊和其他印刷品,开办过许多不同规模的版画训练班、木刻函授班,开展过多次国际版画交流活动……如果把这些活动汇集起来,编印成册,就可以为谱写一部真实、生动的版画运动史提供丰富、完整的原始资料,对帮助我们的艺术史学家们进行学术研究,也有十分宝贵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才计划编印《中国版画年鉴》,以接续己经出版的1931-1981《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的史料。打算从1982年起,争取每年编一本。

        这篇《前言》出自有职业操守和学术眼光的责任编辑李宝义先生之手,他是“年鉴”的动议者和编委。说“争取每年编一本”,语气不硬朗,似乎决心不大,留有余地,但实际上却办到了。从1982年到1992年,整整十一年间,一年一本,包括1991年的一本增刊《敬献导师的花环》,再加上那本《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共13本。这13本书,从四处搜罗到责编赠送,我早已齐备,插于架上,时时翻阅参考,获益颇多。的确,六十年间的中国版画运动全浓缩在这十余部“年鉴”中,版画爱好者或研究者,有谁不感戴这“年鉴”的编者呢?

        “年鉴”的编者既不是美协,也不是什么研究会,而是个体组合的“中国版画年鉴编辑委员会”,只有五位,带头人是李桦先生,重量级人物,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一位为版画运动终生奋斗的老人;一位是王琦先生,老版画家;一位是李树声先生,中国现代美术史论家;一位是马克先生,《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版画研究者;一位是李宝义先生,画家,辽宁美术出版社的社长助理。李宝义先生回忆,当他致函李桦先生建议编辑“年鉴”后,李桦先立即回信说:“关于《年鉴》我们必将力促其成,以期对中国现代美术史提供有益的贡献,这项事业我们这一代不去做,将来做起来就困难得多。”完全表示支持。至于编委会:“王琦先生动议,大家一致赞同由李桦先生出任主编,其他人为编委,但李桦先生执意不肯,坚持说编委会集体署名即可,因我既是编委会成员又兼责任编辑,在创刊号上我就将编委会成员按李桦、王琦、马克、李树声、李宝义的顺序署名。人们不难看出,按齿序或资历,这个名单都恰成降幂排列,也能显示出李桦先生的领衔地位。后来,每当在出版活动中遇到争当主编或署名顺序的官司,我就想起李桦先生的风格。”就是这小小的编委会,就是这五员老将,个个实干,个个顶用,没有只吃粮只挂名不干活的。这是何等操守!何等气魄!何等勇毅!

        年鉴每期数百幅照片、数十万文字,从编采信息、录辑成栏、撰写评述到封面设计、排版校对,全由以李桦先生为首的五名编委完成——没有编辑部,李桦先生在北京那间小小的西屋就是编辑部;没有助手,李桦先生以古稀之年,也事必亲为,“李桦先生寓所房头有木板搭成的储藏室,凡寄给他的邮件封筒都保存在那里,每当装稿或发件时,先生就从中选出适用的拿来,有时还动手改制。”这样的编辑部和这样的社外编辑,在全国数百家出版机构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罢。

        然而,十二卷年鉴就这样陆续出版面世了。栏目设计见其匠心,清晰明快,系统完整:“版画述评”概述当年全国版画发展形势,检阅创作成果;“版画纪事”以时间为序,详记当年的版画活动;“版画活动”辑录重大活动的讲话、发言、纪念文章并附大量图片;“版画人物”既有获奖画家的简历,又有逝世画家的介绍;“版画展览”记录当年各地版画展览的作品详细目录和图片;“版画评奖”则细录获奖名单和照片;“版画文章”和“版画书刊”是当年有关书刊文章的索引。一卷在手,当年版画活动皆可了然。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琐细可见一斑。

        可是,“年鉴”的运命却是不佳,这从印数的每下愈况即可见之:《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1930—1980》印10000册;《1982中国版画年鉴》印7500册;《1983中国版画年鉴》印2300册;《1986中国版画年鉴》锐减为635册;《1988—1989中国版画年鉴》竟跌到330册;到《1992年中国版画年鉴》印500册。编者在“版画述评”的结尾,似乎并不失信心:

        《中国版画年鉴》自1981年开创到今年已整整出版十年了,它留下了全国版画家坚实前进的足迹,记载了全国版画艺术已取得的丰硕成果,也预示着中国版画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我们努力坚持把它出下去!

        然而,形势比人强,终是坚持不下来了。这一期也就是未标“终刊号”的终刊号,关门之仑促,封面上连书名亦缺失,勒口上倒是印着五位编委的合影、简历和“编辑委员会成立十年纪念”的字样,算是告别留念。《中国版画年鉴》由勃兴到消失,自有它的时代原因。十二年前,李宝义先生给我的信中曾慨叹说:

        “年鉴”在李桦先生带领下坚持十余载,十分艰难,特别令人遗憾者,这些年由于价值观转向,连版画界同仁都不愿和顾不上购得一部载有自己作品的“年鉴”,处境可想而知。我先调离辽宁美术出版社,后李桦先生又仙逝,这件事便更难坚持下去了。您既然见到92年那本,会看到勒口处载有“编委会成立十年纪念”一条,这便是我预感必然收山的纪念。

        不管怎么说,辽宁美术出版社的12部“年鉴”在中国版画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记录了1982年到1991年的十余年间中国版画的翔实历史,不管社会价值观会变成什么模样,这一段历史的记录是永存的。一家地方专业出版社能够在美术史、版画史上记上这一笔,堪称难得。李桦先生于三年后的1995年以88岁高龄逝世,我想,他对于《中国版画年鉴》的无疾而终必定抱憾,然而更多的应该还是欣慰,毕竟在他望八之年,为中国现代版画史尽了最后的努力和贡献。

        “年鉴”终刊至今已有19年。19年来,关于版画史料的整理研究,又回复到1982年《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1930—1980》出版之前那样,只能任其散佚了。每思至此,不禁三叹!

        (本文编辑  谢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