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

    春天,送你一部思想和文化的编年史

    ——2023年新书淘宝之社科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2月22日   07 版)

        ■吴言 整理

        文史:小切口,大叙事

        《特伦托1475:一场血祭谋杀审判》,[美]夏伯嘉著,胡芷妡译,傅浚濠、黄信之校,商务印书馆2023年1月第一版,55.00元

        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一名两岁男孩西蒙失踪,当地官员随即展开调查。随着小西蒙的尸体在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被发现,三个犹太人家庭的命运从此被改写。特伦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震动了整个欧洲。在小西蒙事件之后几百年,欧洲的犹太人一直处于被排斥的状态,直到“二战”期间酿成巨大悲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夏伯嘉以一手史料耶希瓦手稿为根基,在其生动细腻的笔下,教士、执法官、医生、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犹主义对中世纪犹太人乃至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杨苡口述,余斌撰写,译林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108.00元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口述自传。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她的人生百年是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个世纪的家国史。这部非虚构口述史,站在历史高度体现人性的力量这一文学作品之永恒主题,杨苡先生的志业情怀、刚毅坚卓、乐观优雅,将鼓舞一代代面对未来的青年读者。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美]墨磊宁著,张朋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98.00元

        近代以来,作为非字母文字的汉字,在技术语言现代化进程中遭遇了来自字母文字中心主义的重重阻碍,其一便是无法适应西式打字机。本书通过讲述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史,展示了中文使用者在近一个世纪中对汉字处理技术的早期探索。书中讲述了人们在中文打字机的发明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尝试、经历种种失败或成功的故事,还原了中文寻求生存、适应且影响科技变革的历史,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显现其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

        《南宋地方官的主张》,[日]大泽正昭著,吴承翰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两宋迁渡之际,北来的难民同来自金元的军事压力都让南宋朝廷喘不过气来,以往研究者更着重于研究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历史讨论,而对这个偏安江南的王朝中的人缺乏了解。该书通过对当时的两部重要文献《名公书判清明集》和《袁氏世范》的独到解读,来阐释江南朝廷上下如何在此险境中利用南方的富饶、人民的忠实勤奋以及官员的守成心态获取稳固政权的资源,从而开辟了中兴盛世。为读者提供了中国古代政治心态史的范本,是不可多得的汉学研究经典。

        《铁路与中国转型》(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德]柯丽莎著,金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88.00元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本书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

        《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庄申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庄申先生通过详尽可考的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勾画出唐人的生活百态,书中涵盖文字隐语、服装发饰、保健医疗、居住宵禁、绢马贸易等主题,涉及唐代社会由上至下的多重世俗风貌。本书既是一部唐人生活史,同时也是一部唐代社会文化史、思想史。

        《张乃燕出使笔记:使西历聘纪详》,王继雄、张文嘉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1580.00元

        张乃燕,中央大学首任校长,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化学家,曾任教授、大学校长,也出任过外交官。本书为《使西历聘纪详》(稿本六册)手稿影印出版,是张乃燕1935年卸任比利时公使回国后写就的著作,全书融回忆、见闻、经历、考据于一体,内容丰富。这些文字,本质上是一部国民政府外交官出使欧洲各国的记录,留存有不少外交方面的纪实文字,今日看来这些不啻民国外交史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极具文献史料价值。

        《品味唐朝:唐人的文化、经济和官场生活》,赖瑞和著,中西书局2022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学者赖瑞和以对唐代职官制度的研究而广为学界所知,这部遗著收录其发表在海内外刊物上的14篇论文和3篇学术随笔,既有他“文官三部曲”(《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之外研究官僚制度和文化的若干单篇文章,也有其特别着意的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李白的翰林待诏是怎样一种官职?韦应物的诗《送杨氏女》是写实的描述吗?王维《相思》诗中的“红豆”是什么植物?唐人在多元货币下如何估价和结账?书中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既是学术的,也颇具趣味性。

        《抉择与书写——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郑善庆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在战火频仍、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群体在留守与南迁的抉择上,既有政治环境的潜在影响也有生存压力的现实考量。本书以抗战时期史家因不同地域、不同学术倾向而形成的“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留守”与“南迁”两大史家群体的组织、思想、学术活动及史学成就。地域抉择的矛盾心态影响了史家书写方式的转变,作者以此为视角探究史家当时幽微心态与日后卓越成就之间的细密联系,重塑抗战时期中国史学发展与流变的整体场景。

        《王水照文集》(全十册),王水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780.00元

        本书为王水照先生学术历程的完整记录,收录王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术论著,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直至当下,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苏轼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钱锺书研究以及学人纪念文字、学术随笔等,内容厚实精彩。《文集》不仅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对深刻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从中还可以体察新中国成立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风演进,是认知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扇窗口。

        思想:经典的时代张力

        《思想照亮旅程:得到名家大课》,刘苏里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10月第一版,298.00元

        上至公元前5世纪的修昔底德、柏拉图,下至20世纪的罗尔斯、亨廷顿,绵延2500年,本书包含50位思想大家51部经典著作,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政治、哲学、法学等思想菁华,用超越时代的知识和思想透彻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刘苏里千字导读,讲读者深入浅出通俗流畅的解读,让读者了解经典的深厚。

        《雅斯贝尔斯著作集》,[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李雪涛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是存在主义代表之一。早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研究,后转入存在主义哲学领域,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揭示存在。“雅斯贝尔斯著作集”囊括了雅斯贝尔斯在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著作,现已出版7册,分别为《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哲学入门》《论悲剧》《尼采——其哲学沉思理解导论》《生存哲学》《时代的精神处境》《罪责问题》,体现其思想丰富性。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学派》,詹剑峰著,北京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49.90元

        詹剑峰先生在先秦哲学方面,尤其是墨子和老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享誉学术界。本书是詹剑峰先生老子研究的重要成果。从记载老子事迹较多的古籍《史记》《庄子》及儒家的《礼记》《孔子家语》三方面来考察老子的事迹,从《老子》成书的历史考察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从其学说在初期的传人、稷下黄老学派、战国以至秦汉的黄老之学的流传与演变考察老子思想的发展和活动历史,并进一步评述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劳榦先生著作集》,劳榦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178.00元

        《劳榦先生著作集》分上下两卷,收入劳榦先生的作品146篇,是一次颇具意义的结集出版。劳榦先生发表过的文章数量庞大,内容博杂,这次收入的按主题主要分为九个部分,包括史学理论与中国史问题、上古史及相关问题、秦汉史及相关问题、边疆史与中外关系史、思想与宗教、文字与文学、艺术与博物、自述与怀人、书信及其他。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四卷本),汪高鑫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408.00元

        本书以通史的视角,详细梳理了自先秦特别是汉代经学兴起以来至20世纪初经史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准确把握经史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向,系统分析经学最终走向史学的社会、历史与学术原因,深入探寻经史关系演变的特点和规律,彰显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和深厚底蕴。全书按时间顺序,对经史关系进行详尽的历时性探讨,各卷结合社会与学术文化变动,充分揭示经史关系的具体演变过程、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

        《〈道德经〉智慧100讲》,刘笑敢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118.00元

        “无为”就是躺平吗?老子是不是主张“愚民政策”?……寥寥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智慧,但也因它的简洁,引发了后世读者的诸多迷思。《道德经》究竟说了什么?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针对于此,刘笑敢教授在本书中通过八大主题,将《道德经》81章妙语整合为融贯的道家思想体系,详解《道德经》的核心关键词:道、自然、无为、正反……更有老子治国理政的独特命题以及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企鹅哲学史》,[英]A.C.格雷林著,赵英男、张瀚天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上承刘易斯、罗素等哲人著哲史的传统,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的脉络,又续写了自杜威以降、20世纪下半叶直到今天的哲学版图与前沿思考。尽管身处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但作者对欧陆思想的了解和介绍同样清晰深刻。此外,他还大胆地将印度、中国、波斯、非洲等传统上游离于西方哲学主流话语之外的思想也纳入哲学史的视野。在作者笔下,哲学史不再是冷僻艰涩的苦旅,其“铁口直断”让人不再迷惑于传统哲学教材的曲折论述,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各个更为专精的哲学分支的大门。

        经济:继往开来,反思当下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23年2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对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的40多个典型市镇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勾勒出其逐渐城市化的演变轨迹,不仅系统展现了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作了深入解析。

        《难逃单调:当人遭遇经济浪潮》,[加]F.S.迈克尔斯著,黄煜文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48.00元

        当代社会,无止境的买卖游戏,你选择如何参与?加拿大新锐作者F.S.迈克尔斯获奖之作,一本小册子,10场关于“当人遭遇经济浪潮”的演讲,她冷静审视:用经济尺度来衡量一切时,我们会失去什么?作者围绕工作、人与人的关联感、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医疗产业、教育行业、创意(艺术)领域6大面向畅谈“人与经济浪潮”的纠葛与博弈。效绩主导的竞争型社会,正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而此时,我们需要更人性、更复杂的故事,以挣脱作为社会螺丝钉的命运。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黄宗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89.00元

        本书为黄宗智成名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书中基于包括满铁资料和地方档案在内的大量史料,以及作者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尤其对华北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内卷化”这一核心观点,“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困境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量子组织——数智时代的管理革命》,彭剑锋、马晓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128.00元

        在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数智时代,只有进行一场彻底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才能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实现个人、组织以及社会整体的真正进步与跃迁。本书在总结提炼量子思维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将其融合引申到企业的战略管理、组织建设、领导力培养、人才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结合华为、阿里、美团、字节跳动、亚马逊、微软等世界一流企业的具体案例,对量子组织管理的基本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和验证。

        《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丁道师著,研究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56.00元

        作者行程数十万公里,足迹遍布祖国各省市。通过走访,深刻地感受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以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充分挖掘乡村振兴潜能,农民化身网民、小支点撬动大产业、大数据赋能新业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数字转型与治理变革》,李韬、李睿深、冯贺霞、王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全面分析数字转型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系统梳理数字治理的科学内涵与框架体系,深入探究数字治理的中国实践特别是问题、挑战与典型经验,对未来的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做出了趋势展望、提出了思考建议,对我国数字转型与治理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韧性社会》,[德]马库斯·布伦纳梅尔著,孙国峰译,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10月第一版,79.00元

        金融危机、国际冲突、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各种不确定性冲击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下发展模式的良机。冲击过后,社会是会很快恢复,还是会留下永久的疤痕?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构社会,才能更有韧性地应对不可避免的严重冲击?韧性的培育面临哪些复杂的冲突和权衡?作者引入韧性这一关键概念,并结合社会契约论和外部性等经济学理论,分析个人、机构、社会、宏观经济和国际秩序在面对各种重大冲击与危机时,如何保持韧性。

        《漕运河道图考》,(清)蔡绍江撰,白帆点校,文津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是清代官员、学者蔡绍江在户部任主事时编纂的一部总述京杭大运河历史、地理、经济等各方面信息的古籍文献,对于研究明清两代运河河道分段、沿途要地、渠堰工程、漕运政策等方面状况有重要价值。蔡氏到户部任职之后认为《漕运全书·河道考》所载运河河道情况不够翔实,故自行撰作此部图考,分段叙述运河各段兴工始末、水运状况、经济价值等信息,每考配以一图。北京为运河北端、漕运终点,故本书所载之河道图,亦为北京舆图之重要一端。

        艺文:旧雨新知,珠玉满盘

        《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先秦至宋)》,[美]高居翰著,张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398.00元

        本书是在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讲座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该系列讲座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作者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展开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分析其如何从“装饰”转向“具象再现”,并在两宋时达到巅峰,成为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这一线索为后来的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阐述。本书论题开放而耐人寻味,对绘画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思考。

        《三国人物风云录》,宋杰著,中华书局2023年2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分为“曹魏雄风”“魏晋风云”“蜀汉英烈”“东吴豪俊”“用兵之道”等八个专题,收录文章101篇,记录和点评了汉末三国不大为人知晓的珍闻轶事,与《三国演义》传统叙事有所不同的真实史迹,并从特殊的角度揭示了曹操、曹丕、司马懿父子、刘备、诸葛亮、孙权等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平经历,以及当时战争、文化、制度的某些重要方面,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三国的历史事迹。

        《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卢坡、黄汉整理,凤凰出版社2022年12月第一版,280.00元

        姚鼐是清代重要文学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本书收录其与师友门人往函476封,来函40封,其中数十封信首次公布面世。涉及师友门人135人,包括戴震、钱大昕、袁枚、翁方纲、纪昀、李调元、谢启昆、秦瀛、王芑孙、凌廷堪、臧庸、胡承珙等名家,附载相关诗文214题255首。间附信札原件,便于对读。既是姚鼐为人论学的忠实纪录,也是研究姚鼐和桐城派的重要史料。

        《汉字形体史》,陆锡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338.00元

        《汉字形体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述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标杆性著作,介绍了从商代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字形到近代印刷体的连续演化过程。在解读篆、隶、草、真各体过程中体察汉字文化,寻求中华文化源流,引导读者进入精彩绝伦的汉字世界,感受汉字形体在中国艺术园地绽放的独有光华。本书是作者历时50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贡献,是汉字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书法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

        《张光年全集》,张光年著,严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

        张光年(1913—2002),笔名光未然,我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是传唱至今的抗战名曲《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全集》收入其创作的诗歌、剧本、文论、散文自述、书信等各类著述,是一部完备的张光年文学著作总集。全集共九卷,现已推出前五卷,后四卷于2023年出版。全集中许多篇目系首次编集,包括散见于报刊、作者生前未曾编选入集的著述以及由编者整理出来的未发表的文学手稿和书信等。

        《黄宾虹的世界意义——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文集》,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298.00元

        黄宾虹艺术的核心价值何在?35年来黄宾虹研究在这一议题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性?为此,艺术史学者洪再新在这本论文集中提供了独到的见解。本书第一编概述中国现代艺术史上黄宾虹研究35年来的学术发展态势。第二编包括中外学术和国际市场双向互动的专题个案,由此呈现黄宾虹艺术对认识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特殊价值。结合大量视觉图像,该文集为中外读者欣赏中国绘画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由此揭示黄宾虹的世界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9》,鲁虹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288.00元

        本书是鲁虹继《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敏锐地捕捉了21世纪至今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深刻变化和文化转向,聚焦“再中国化”这一历史趋势中对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价值的当代表达与创造性转化,通过大量精彩的作品案例剖析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全书35万余字、近400幅精美插图,史论结合,可读性强,从问题出发分章论述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发展、新路径,开辟别具一格的研究新视角。

        《书学众艺融通论》,金学智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158.00元

        本书分为上下册,以书学为中心轴、贯穿线,通过具体赏析和深入领悟书画、篆刻、诗文、雕塑、园林等众艺之美,管窥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优秀传统及其辩证特质。归纳中国书法所具有的多质性,选论古今部分书法家和书法美学思想,最后列论了吴门画派与诗文的互融,由此考证和诠释古代的“道”“书道”的内涵与外延,为“吴门书道”张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