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熊远明: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16日   08 版)

        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熊远明

        国家图书馆前身是京师图书馆,蔡元培、梁启超等曾担任馆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图书馆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撷英集萃,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古籍特藏总量超过320万册件,汉文古籍品种约占存世总量的70%,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等特色馆藏久负盛名,四大专藏“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为世界瞩目。

        据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熊远明介绍,为了更加完整地记录多样态的社会文明,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文明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公民发展提供更加系统完备的资源保障,国家图书馆近年来还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国记忆、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中国战“疫”记忆库等项目,积极推动各类新型资源入藏,逐步在活态记忆资源、社交媒体信息、网络文学作品、纪实影像资源、非遗传承资料、开放存取资源、黑胶唱片、实物类馆藏等领域探索形成新的馆藏优势。截至2021年底,累计采集保存各类型网络信息超过310TB,制作口述历史资料、纪实影音文献超过4600小时,联合全国各级图书馆征集入藏各类疫情相关资源3万余件。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长期以来,结合各地文献需求和国图库房空间、文献入藏等实际情况,每年向全国各地60余家单位调拨文献约100万册件,对充实部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支持部队、机关等文献信息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适应数字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推动全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已联合各级图书馆建设各类数字资源2.5万TB。熊远明指出,国图持续加大优质数字阅读资源供给,通过购买、自建、联建、征集、交存等多种途径,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积极营造数字阅读空间,在馆区内提供高速互联网和无线网接入服务,配置数字触摸屏、朗读亭等互动阅读体验设备,建设5G新阅读体验空间,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阅读、人工智能机器人、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沉浸式阅读体验。同时,国图创新阅读服务方式,通过手机门户、移动阅读平台、国家数字图书馆APP、互联网电视,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等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全媒体、多终端在线服务,希望通过为5G、人工智能现代科技所蕴含的“技术智慧”,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以全面激活创新创造过程中的“用户智慧”。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摸清我国的“古籍家底”,普查我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兼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对于全国古籍保护状况了解非常细致。他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成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迪庆州图书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山东《文选》蝶变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总量超过385万叶。古籍修复采取传习和科研探索结合,进入传承、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宁波天一阁等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已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约3000万册件。普查成果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向全社会发布,实现全时全域共享。目前,509家收藏单位的127万条古籍普查目录正式出版,通过网络就能快捷查询264家单位82.5万条古籍普查数据。首次以普查为基础的大型古籍分类目录《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工作已有序开展,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稳步推进。

        熊远明透露,在普查过程中,《永乐大典》“湖”字册、三件重量级唐代早期印刷品、《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等珍贵典籍如沧海遗珠被陆续发现,受到社会各界瞩目。同时,海外古籍调查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日本永青文库36种4000余册汉籍实现实体回归,推进日本、韩国藏中国古籍总目编纂,“海外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累计收录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万条书目数据;海外藏《永乐大典》、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汉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等一批流散海外的珍贵古籍通过数字化形式得以回归。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和“册府千华”系列专题珍贵古籍展等优质展览,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甲骨文记忆展”还走出国门,到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巡展。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实施“中华经典传习项目”、组织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游活动、开发“山海社的宝藏”实景解谜游戏、推出沉浸式剧目展演等活动,寓教于乐,推动传统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