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1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七十余位学者,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相关领导参加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陈垣先生(1880-1971)是20世纪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大师,被毛泽东誉为“国宝”,他一生耕耘杏坛七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董奇在致辞中指出,陈垣先生不但是一位在文史学科诸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学者,更用毕生经历塑造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校训精神,是北师大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大教育家。饶权在致辞中回顾了陈垣先生对国家图书馆馆务发展、藏书建设、文献整理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说,陈垣先生对图书馆藏书建设贡献颇多,对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和敦煌遗书的整理厥功甚伟。
与会学者围绕陈垣的学术理念和成就、治学方法和风格,陈垣与亲友弟子之间的交往细节,陈垣对后辈学人的影响等话题作了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其泰的报告总结了陈垣先生的治学风格:一是重视目录学,长于考据;二是“提倡有意义之史学”,学术研究中浸透爱国热情;三是受过近代科学的系统训练,学术成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彰显出近代学术的特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的论文对陈垣的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作了评述,“他的《元也里可温考》是近代以来第一篇关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论文,横空出世,影响巨大”。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毛瑞方认为,陈垣在古籍整理与文献学理论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值得深入挖掘和系统呈现。苏州大学副教授侯德仁的论文梳理了陈垣与柴德赓的学术交谊,“陈垣先生绝对是柴德赓日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没有之二。二人的相知相交,可谓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令人感动,值得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