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一网廿年人教情

    李怀源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1月18日   14 版)

        2000年初,花了7999元买了一台品牌电脑。用电话线上网,发现“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就注册了一个名字“阿源”,看了几天别人的发言。第二次登录论坛不知道是多久之后了,结果密码怎么也不对。于是,只能改成了“阿远”,重新注册,从此正式入驻人教网小学语文教育论坛。

        开始谨慎地跟帖回帖,表达想法。我那时当老师已近8年,教学中有很多困惑,论坛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大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在论坛里讨论,也在聊天室里讨论,大家主要讨论如何上课。我上过的公开课《跳水》《落花生》《苦柚》……都在这里讨论过,这就是最早的网络教研吧。在论坛一段时间后,论坛的社外版主米奇推荐我做版主,负责论坛的小语(刘芬)也同意了,这样我就成了人教网小语论坛的版主——阿远。为论坛的网友们提供了一些服务工作,看到有新人发帖就去跟帖鼓励,有人发言太过激烈就稍加提醒……现在,偶尔碰到小学语文老师,还有人会说,你就是当年论坛的阿远啊。

        踏入小语论坛,自此一往而情深。2002年10月10日—12日,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南宁市举行了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论坛成员自愿报名参加现场报道活动,这是论坛成员第一次见面,也是第一次对大赛进行线上报道。我是其中一员,在那里见到了刘芬、王林……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对现场的教学进行文字实录和图片发布,还对上课的教师进行现场采访。这些在以后的历年活动中都继承下来。

        2003年11月11日、12日,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暨历届阅读大赛成果展示活动在杭州举行。香港启思小学的黄锦燕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执教四年级《可爱的小松鼠》一课,我和洪春幸对黄老师进行采访,并且发表了。

        从2002年的南宁到2012年的厦门,我参加了6届全国大赛(南宁、重庆、太原、南昌、银川、厦门)的报道工作。大家分工,记录参赛选手的课堂实录,虽然提前看过了教学设计,记录起来还是很困难,听力和打字能力都有提高。最有意思的是,南宁那次打完了,忽然不能保存了,洪春幸给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发信息,那老师回复的是“康雀加爱死”,我们推敲了半天才用“Ctrl+S”的方式保存了文档。厦门那次,因为人手比较少,要及时把实录传到论坛,午饭往往没时间吃。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晚上陈先云老师专门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共进晚餐,跟我们交流课堂教学的情况。

        2012年厦门活动之后,在全国小语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陈老师安排我作为第三组的主持人,主持了小组讨论,并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之后,陈老师还推荐我到宁夏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上课、讲座。

        这10年的报道工作,让我亲眼目睹了全国小语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发展,也让我认识了当时小语室的所有编辑,能从他们身上学习。还记得在一次大赛的现场,徐轶老师让我负责的现场团队发放各省市指导教师的证书,结果不知道是哪些指导老师多拿了证书,最后少了3张。徐老师还安慰我,为此我惭愧了很长时间。

        2004年暑假,带学生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我有机会踏进了人教社的办公楼(旧址),不亚于走进大观园的感觉。现在能够记忆的就是房子老,家具老,图书多。一直觉得不可思议,教科书就是在这里编辑的。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我在首都师范大学读教育硕士,有很多时间接触王林、刘芬、张立霞等老师,也有机会踏进人教社的新大楼。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11月,在人教社办公楼的顶层咖啡厅,我见到了敬仰已久的崔峦先生,他肯定了我关于“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教学”“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板块的划分,提出了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自此以后,多次邀请崔老师到我所在的德州跃华学校进行现场指导,为我的两本单元整体教学的著作写序,崔老师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见证者,对我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后多次到人教社拜访。有一次,到人教社拜访王林,看到张立霞老师正在为生字放入哪篇课文而烦恼,在办公室外的格子间里独自研究。我才知道编写教科书真是不容易。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出版以后,专门到小语室给各位老师送书,因为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人教社小语室是密不可分的。

        每次去人教社,都能看到被书山包围的编辑工位,都能拿一批书。让我看到了读书人的样子,也能接触到不同角度的教育类图书,尤其是教育史研究。每次来北京出差我都住在人教社附近,用王林的话说,你是不是觉得住在这附近,心里踏实啊?

        2014年,我来到北京工作。结果去人教社的机会倒少了很多。一是我每天都在奔波,二是小语室的老师们都在编写统编教科书,三是我也处于发展的瓶颈……

        2009年4月,我的论文《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看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还记得当时看到的审稿单,我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是学术的严谨,稿子改了6次,责编郭利萍老师用极大地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与我沟通交流。这次发表成了我的一个航标,自此以后一直坚持做读整本书教学的研究。2012年,郭利萍老师还写了一篇《实现梦想,追求卓越——记追求卓越梦想的青年教师李怀源》,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了。

        2017年9月,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选题、立意、成稿、修改、完善,刘立德老师和胡兰江老师两位老师均给了莫大的帮助。刘老师的谦和,胡老师的严谨,让我知道一位作者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稿子,我在书的后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感想。

        我是叶圣陶研究会的理事,能够在开会的时候见到郭戈总编辑。有一次,郭总编拿过一本《课程•教材•教法》送给我,希望我多学习多投稿。2015年我选编了《叶圣陶谈阅读》,2016年选编了《叶圣陶论写作》,都在叶研会上发给与会人员。郭总编说,这本来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那时我是沾沾自喜了一下的。在一次书目研制会上,偶尔听郭总编说李廉方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在研究“合科教学法”。我立即在网上买了《李廉方语文教育论著选》《李廉方教育文存》。才发现,郭总编是研究李廉方语文教育思想的专家。很惭愧的是,我研究单元整体教学,做了很多文献,竟然不知道有合科教学法。我的沾沾自喜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小学语文》刊物曾经有一个栏目“旧文重读”,有几期是由我来组稿的。王维花老师见到我的时候说,都以为是位老先生,原来这么年轻啊。殊不知对语文教育史长期关注也是因为报刊社的原因。

        与人教人交往,让我深刻体验到怎么做人,怎么做学问。我读懂得是“平等”与“尊重”。对我这样一个寂寂无名的小老师,都能得到指导与关注。人教的精神就是自叶老一辈传承下来,关注教学,关注教师,能够倾听一线声音的人的精神。我虽不是人教人,但是,我觉得这种精神已经在我身上,我正以各种方式传递给我的学生,我身边的人。

        非常有幸,当我专业发展困难的时候,能够踏入人教小语论坛。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人教社相伴,并且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来自人教社的指导与帮助。人都是有情结的,这情结是“易结不宜解”的。

        (本文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特级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