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刘海栖新作《街上的马》再写童年故事

    作品获高洪波、海飞、张明舟、马光复、徐德霞、崔昕平等专家高度评价

    桂琳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1月11日   02 版)

        本报讯 近日,“刘海栖长篇小说《街上的马》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刘海栖在研讨会上表示,“这是我在《有鸽子的夏天》之后第二次写我童年的这条街道的故事。”

        研讨会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张堃主持。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徐凤梅代表出版方致辞。徐凤梅表示,作为一家专业少儿社,安少社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文学的精品力作,长期努力扶持原创儿童文学创作,紧跟时代主潮,出版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对刘海栖新作予以高度评价。高洪波认为,《街上的马》是刘海栖对他童年经历的一次厚积薄发式的写作。他以山水沟街为坐标书写的一系列童年故事及其产生的巨大反响,已经形成儿童文学界独特的“山水沟”现象。在海飞看来,《街上的马》是一部拥有出版和文学两个富矿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叫“山水沟街”的文学新地标,描绘了一幅中国阳刚男孩的群像,书写了一个“万马奔腾巷陌里,龙马精神终成器”的故事。张明舟提出,《街上的马》中对残障孩子的塑造尤其精彩,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值得推荐给全世界的读者。马光复评价《街上的马》是一幅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童年的缤纷画卷,也是一幅那个年代的中华儿女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众生相。在徐德霞看来,《街上的马》体现了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最珍贵的是写出了生活的本真,作家回望他的童年时代,贫穷但不悲苦,孩子的天性得到极大释放。崔昕平认为,《街上的马》显示了刘海栖在小说创作上的前进。首先,讲故事的方式更加从容、松弛,叙事更加贴近民间化的艺术追求;其次,内在构思体现了大巧若拙的写作智慧,情节设计规避了必然的因果联系,遵从了最真实的生活流;再次,精神底色明亮温暖,山水沟街上这群有着利他之心的可爱之人,成就了孩子们的自由生长。

        近年来,刘海栖笔耕不辍,创作成果显著。在童话领域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之后,长篇小说创作也尤为突出,质量上乘,屡获大奖,得到业内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桂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