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

    “著书莫难于汇书”

    编著感言

    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主编之一)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1月04日   10 版)

        经过众多学者的艰辛努力,以及与陕西省文史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一工程虽然历经艰辛,终于有了良好的结果。我作为该书的主编之一,感到异常欣慰。

        因为《史记》的学术价值极大,而又不易读懂,故历代注释者、校勘者、评说者如雨后春笋、络绎不绝,《史记》研究成为一门显学。1934年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完成《史记会注考证》,被公认为是《史记》研究的里程碑。从而将《史记》研究的制高点放到了日本。这对中国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因此中国学者也在急起直追、积极耕耘、努力研究,以求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

        《史记研究集成》是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于1994年就开始启动的研究项目。为了保证这部书的顺利完成和学术性,成立了以原省委副书记董继昌等为主任的工作委员会和以袁仲一、陈全方为主任的编辑委员会。参与编写的工作人员众多,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秦俑博物馆等单位的学者为主,吸收全国著名学者参加。主要的学者有:赵光勇、袁仲一、尹盛平、吕培成、徐兴海、张新科、徐卫民、商国君、田大宪、李雪、吕新峰、吕蔚等,大多是目前《史记》研究各领域的精英。还有一些博士生也有参与。

        《史记研究集成》编写的原则是:对司马迁的《史记》全文逐句逐字进行汇注、汇校、汇评、汇考。力求研究资料的完整性、科学性、可靠性。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收集,“兼及古今中外,注意采纳考古资料”。特别是以考古资料印证《史记》,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之一。“对意见相同者,可选用最早一家为代表。”“对有争论、有歧义”的地方,则以按语形式标明。附录部分还有本书引用书目、图谱(考古文物图、地图等)。

        《史记研究集成》以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为底本,以顿号除外的分句为单位,汇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校、汇注、汇评,如作者有新看法,则以按语形式出现。在《史记研究集成》中,文献资料固然重要,而从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也绝不可等闲视之,特别是大量考古发掘资料的涌现为《史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例如《史记》所述商一代世系,以殷墟卜辞证之,虽不免小有舛驳,但大致不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宝鸡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青铜器证实司马迁记载的西周世系也是不错的。秦始皇陵考古勘探工作也可以证明司马迁对秦始皇陵的记载是靠得住的。《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中之軑侯,为长沙相,侯七百户,惠帝二年四月庚子为侯利仓元年,而《索隐》引《汉书》作朱苍,今本《汉书》又作“黎朱仓”。班固曾批评《史记》甚多疏略,或有抵牾,他自己的《汉书》应更严谨一些,但《汉书》自身也有抵牾,且皆为孤证,无从比勘,莫衷一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发掘二号汉墓,出土了“长沙丞相”“軑侯之印”“利仓”等三印,可祛除对《史记》之疑,足证《汉书》之非。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中即指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隗林]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状旁作犬,则知欲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尔。”颜氏言之凿凿,秦始皇之丞相隗林乃隗状之讹,但经1400多年,在《史记》反反复复抄写、印刷过程中,迄无校正者。此后秦权曾在全国多处出土,1982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发现的两诏秦椭量,刻有秦始皇、秦二世诏,形制完好,字迹清晰,没有磨灭缺损现象,被定为一级甲等文物,再次证明了秦丞相“隗林”为“隗状”之讹。我们赞同颜氏的意见进行校正,将隗林改为“隗状”以恢复历史的真实。类似的例子非常多。

        明代朱荃宰在《文通》中把搞集成者称为“汇书”,他说:“著书莫难于汇书,汇书之人一,而读吾汇者无万数,以一人闻见,而使无万数人皆以为允,此必无之事也。”深刻道出了“汇书”之难。由于我们搜求难遍,不免有遗珠之叹,况且识见不高,所汇未必允当。此其一;第二,我们也受着时代与资料的局限,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如文献上已有的还须经考古材料的证明,必须俟之异日,只能遗憾地留给有心人去实现我们未了的愿望。作为编纂人员,在《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出版之际,无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读者的评判与方家的指正。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的出版仅仅是《史记研究集成》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需要继续进行,任务光荣也艰巨,期待有志者加入,继续努力,辛勤耕耘,完成这一巨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