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60年艺术出版的年轮与回望

    ——写于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六十年之际

    王立翔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0月21日   06 版)

        王立翔

        六十年来,书画社努力以自己的视线分析出版形势的变幻和读者的阅读需求,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其中最主要的特色,一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以学术为支撑,品格雅正;二是内容独具,多层级选题架构使小众的艺术出版充满了活力。

        今年是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与许多出版社的前世今生颇有些不同的是,书画社的萌发并非来自一个出版社的雏形,而是一家已经经历了一甲子风雨的知名老店。她就是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拥有“江南艺苑”美称的朵云轩。这使得书画社从她诞生前,就孕育了许多特别的基因,由此历经六十年,在读者、作者和同道的共同呵护浇灌下,成长为了一棵别具风采的参天大树。

        书画社与朵云轩

        1960年,因重建朵云轩并建立木版水印编辑部,上海市出版局批准了朵云轩出版书籍,这标志着其现代出版事业的正式开启。“文革”中朵云轩改名东方红书画社,后再改为上海书画社,1978年定名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时沿用朵云轩品牌。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间,书画社、朵云轩一体两翼,在艺术出版和艺术品经营相结合的艺术文化全产业链轨道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出版起航之初,书画社以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历代名家书画。20世纪70年起,先后刊刻出版了《十竹斋书画谱》《萝轩变古笺谱》《明徐渭杂花图卷》等作品,并屡获国际国内大奖。此外还刊刻了《共产党宣言》《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楚辞集注》《稼轩长短句》等线装书,成为现代雕版书的代表之作。长期以来,木版水印成为了书画社朵云轩的特色产品,而其技艺则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改革开放前后,书画社加快了出版现代化的步伐。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创刊《书法》杂志。这份试刊于1977年,正式创刊于1978年的专业杂志,成为对当代书法复兴和繁荣起到巨大作用的全国第一本专业刊物。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选题的不断构画和出版,以及《书法研究》《朵云》《书与画》等专业期刊的相继创办,书画社产品线大大丰富,传播力大大增强,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方向的专业出版逐渐走向成熟。

        因拥有声名显赫的品牌、位置极佳的经营场所和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在书画社积极运营下,朵云轩的艺术品经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敲响新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后,朵云轩开启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全新的历史进程。至2009年,在上级集团的部署下,朵云轩及其下属艺术品经营公司从书画社分离,书画社全力专注出版主业。

        与此同时,书画社的出版事业也在不断成长。六十年来,书画社出版图书总计达7600余种,出版门类遍及大型艺术图像文献集成、学术研究著作、字帖印谱画谱、艺术画册、普及读物、工具书、教材和专业期刊等各个方面,建构起以学术出版为高地,以专业图书和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专业出版架构,出版的大量图书成为读者的案头常备,对国家的文化艺术建设,对几代读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六十年,书画社几代出版人始终目标一致,奋力耕耘,形成了日益显著的出版特色和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精神,书写了出版事业的翰墨华章。

        文化艺术出版项目谈

        出版具有文化积累和学术建设意义的大型项目,往往是对一个出版社实力和能力的检验,对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自身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书画社在构建有高度、有深度的大型项目方面不断拓展,出版了众多的文化艺术工程级出版物。许多项目费时长久,最长的将近二十年——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卷》《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篆刻玺印全集》等为代表,90年代以《中国书画全书》《中国历代艺术·书法篆刻编》《明清名家书法大成》等为代表;进入新世纪,以《海上绘画全集》《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等为代表。2010年起,书画社通过打造“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策动一批大型项目,使得国家重点出版项目数量位列全国美术类出版社第一。这些选题以《董其昌全集》《吴昌硕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中国书法史绎》等重大项目为代表,以重大学术成果和珍稀艺术文献、图像为主体,大大强壮了书画社的骨骼,进一步建构起了专业出版的标杆,稳固了书画社的出版根基。其中艺术文献、碑帖金石、海派艺术等选题由两任领导接棒,前后跨时十余年,收获了全方位成果,对海内外艺术文献、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碑帖金石学的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书画社由此成为艺术文献、碑帖金石、海派艺术的出版重镇。

        书画社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当代建设,尤其是发挥学术期刊如《朵云》《书法研究》等重要平台作用,书刊互动,召开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多部论文集,引领了学术研究。近十年来,书画社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关注学术和学科动向,聚焦艺术史、鉴藏史等领域的研究,聚合了一批海内外一流学者,出版了“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著作全编”“张珩文集”《王逊文集》《中国文人画史》“艺术史界”“艺术与鉴藏”“中国美术研究”等学术著作,进一步加强了书画社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站在了专业出版的新制高点。

        艺术画册是艺术出版的一个重要门类,书画社长期重视具有研究意义的艺术图像的编辑出版,出版了大量机构和个人的艺术画册,并与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等合作,出版了大量馆藏和展览图录,深受学界、藏家及读者的欢迎。如《晋唐宋元书画国宝特集》《周秦汉唐文明特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特集》《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等。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书画艺术又与传统典籍渊源极深,故艺术文献的出版,是书画社彰显特色的重要出版工作。早在1979年,书画社就约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整理编选出版了《历代书法论文选》,对历代书法理论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后又出版了《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和《现代书法论文选》,出版了点校本“中国书学丛书”。1992年起,书画社开始出版《中国书画全书》。这是一部纵贯千年、横集百家的大型书画文献集成,对古代书画史书画理论的研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018年起,书画社以“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为框架,以最新古籍整理规范为要求,再度启动古代书画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这是书画社又一项大型艺术文献的基础性出版工程。

        普及艺术出版谈

        从创建之始起,书画社就将书画艺术的当代普及提高,视为出版社最为重要的职责。而普及提高的基础内容之一,就是字帖、印谱、画谱。其中字帖的出版群众基础最广泛,专业读者需求也最多。上世纪70年代书画社就出版了新编书法字帖,大大满足了大众读者的需求。从80年代起,书画社推出《中学生字帖》《书法自学丛帖》“历代法书萃英”“中国碑帖经典”等系列,形成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读者需求的组合,对当时的书法学习和研究产生巨大作用。2016年,书画社费时五年出齐“中国碑帖名品”百种。这套丛帖以全新理念,打造版本珍稀、选目系统、文本释读、百种规模、全彩精印五大特点,成为字帖系列的新旗舰产品,赢得了书界的广泛赞许,被各大书法专业院系指定为教学范本。截至当下,已累计销售超过300万册,销售码洋达到1.4亿。这套丛帖的成功,除了五大特点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品质的提升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有力注入,它已成为新时期书画社图书内容特色的代表。“中国碑帖名品”不仅将书画社书法字帖的出版提升到一个全新阶段,而且以专业品质引领了字帖出版风向,稳固了书画社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通过更多的途径与艺术发生关系,产生了众多高艺术素养的读者。为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求,书画社丰富了艺术图书的品类,在普及图书中注入了更多的专业内容,如出版了“中国绘画通鉴系列”。近十年来,书画社面对读者多元的需求,进一步细分了图书结构,一方面加强开掘独有的内容资源,为专业读者量身定做出版内容;另一方面,在内涵中注入学术含量和人文关怀,提升艺术品味,以普及提高引领爱好者踏入艺术殿堂。如“大师私淑坊”“朵云名家艺术讲堂”“海上题襟”《艺术与文明》等,以及以建构家庭“石渠宝笈”为理念费时十年打造的“名品”系列。通过原创性选题的开发和传统选题的升级换代,书画社扩展了选题的宽度,深耕了艺术图书市场,推出的产品大受不同层次的读者欢迎。

        书画社是全国最早介入艺术教育出版的专业社,许多教材或列为全国教材或被地方使用。近十年来,书画社的中小学《美术》《书法练习指导》(硬笔部分)《书法》《写字》等教材在上海及外省市使用。2020年,书画社高中《美术》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核,列入全国教材征订目录,这是书画社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书画社通过对图书、期刊、教材的互动和整合,建构了完备的出版体系,并以专业的内容和品格,富有活力的呈现方式,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在书画类图书市场长期保持名列前茅的占有率。

        艺术出版的“深”“高”“宽”“厚”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以“书画”命名的出版社,全国仅上海书画出版社一家。我们为能鲜明承担起弘扬中国书画艺术这份伟大遗产的使命而骄傲。书画社六十年的年轮,记录了几代出版人的辛勤耕耘;她枝繁叶茂,累累硕果,处处彰显着是一棵既有深度又有高度,既有宽度也有厚度的大树。

        这个深度,就是她扎根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吸取着无尽的养料。因此,书画社的图书都包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中华民族审美印记。

        所谓高度,就是书画社始终以专业立社,以学术出版为制高点,既及时反映学术动向,又引领学术发展;既与海内外一流学者和重要机构保持合作,更在国家重点出版战略层面积极发挥作用,并以一支结构完整的专业编辑队伍,保障了学术出版的品质和公认的优势地位。

        宽度,是指书画社出版的内容边际和出版效应的扩大。书画艺术始终是书画社的核心出版内容,同时以中国文化艺术为半径,向世界经典艺术延伸。与此同时,书画社定位在促进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坐标上,国际合作日益紧密,版权贸易不断增强,“走出去”项目屡有突破。2020年在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机构排名中,书画社列全国美术类出版社第一。

        厚度,是指六十年的出版物积累,尤其是大型出版项目的积累,使得书画社的内容资源日益丰厚,为长久发展提供了有力后劲;与此同时,书画社还不断加强编辑自身原创的内容生产,凸显书画社的全版权优势。

        六十年来,书画社努力以自己的视线分析出版形势的变幻和读者的阅读需求,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其中最主要的特色,一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以学术为支撑,品格雅正;二是内容独具,多层级选题架构使小众的艺术出版充满了活力。

        六十年的年轮,呈现的是书画社对社会不断的贡献,而这些年轮的刻入者,则是一代又一代的书画人,正是他们的锲而不舍,才使得书画社六十年的年轮显得厚重而富有个性。这其中有几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代表人物,尤为引人注目。如周志高等先生推动创办的《书法》杂志,最终不仅通过其普及提高的内容和开创性的全国群众书法比赛、书学研讨专业活动,使得书画社在书法当代复兴和繁荣的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不断扩大和更新的读者群,使书画社赢得了更多的海内外书法读者。书画社还是全国最早研发书法教材并被教育部采用的出版者,之后又开发了全国写字、美术教材,为书画社的专业出版赢得了极大的读者基础。这其中祝君波社长带着一支团队,为教材的开拓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书画社开始在学术出版方面布局,使得专业出版特色逐渐显露,并形成具有标杆意义的成果。这一专业特性的不断打造,奠定了书画社在美术出版领域中的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书画社的后续发展。这是卢辅圣先生主事书画社作出的最主要贡献之一。

        在长期富有特色的专业出版工作中,书画社也涌现了一批才华卓越、贡献卓著的名编辑,如方去疾、许宝驯、刘小晴、茅子良、方传鑫、沈培方等先生,他们把一生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平凡的编辑岗位,以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所得为书画社的图书品质保驾护航。这其中如方去疾先生因编订出版于1980年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谱》,被称为明清篆刻研究领域第一次突破性总结,而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印学界领衔人物。其他老一辈编辑都各有绝活,许宝驯、王庄弘等先生编辑的《书法自学丛帖》、茅子良先生编辑的《上海美术志》等,都影响了无数读者。

        六十年来,上海书画出版社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为使命,面对不断变化的出版环境,始终没有停下勇立潮头、敢于超越的脚步。近十年来,书画社以争创一流艺术出版为目标,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精神,以品牌和专业为抓手,先后对编辑、发行等各业务环节进行了机制改革,加强了团队建设和图书选题锻造,收获了一批国家级和专业级的图书奖项,被评为“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美术出版社总产值第一。

        六十年的年轮,对一棵大树而言,是岁月沧桑的记录,是栉风沐雨的礼赞。书画社脱胎于一家书画扇笺庄,但打开的已是整个中国传统艺术的世界,挥洒的是浓浓的中华民族之风。书画社将以“十四五”规划谋新篇,加快融合转型步伐,进一步做优专业品质、做大产业格局。

        (作者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