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忆姚师

    常纪栋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0月14日   07 版)

        2008年,山东出版集团改制,当时我已经做了近7年发行,此时也有想做编辑的想法,就向社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社里重组各个编辑室,我作为新编辑上岗,这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我想凭借自己的市场心得,凭借兴趣,做些国学传统文化类图书,就找到姚淦铭老师谈出自己的想法。姚师刚从百家讲坛讲完《老子与百姓生活》,当即给我出了一个题目:你想做哪方面的选题呢?姚淦铭老师是江南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我在脑子忽然划出以前看过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大学》,就对姚老师说,我们合作下《大学》如何?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看过《大学》,还顺口背出大学的开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句子,今天想来确实是班门弄斧,当时的想法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壮底气而已,姚老师欣然应允。

        事后我就给领导汇报了这个选题和作者,由于刚刚组建编辑室,李总也很重视新部室的工作,听了我介绍的作者和选题的情况,他当即表示愿去和作者面谈此书。我又与姚师沟通,谈妥时间后,2008年金秋十月我与李总在无锡姚老师家中相见,大家交谈融洽。谈到大众对国学的渴望,姚师还说在讲课当中发现有一些听众将国学智慧运用到他们的事业和生活中,取得了很好成绩。于是我们就有了策划一套国学智慧丛书的想法(《孝经智慧》《大学智慧》《中庸智慧》《论语智慧》《老子智慧》)并当即签约!告别姚师后,在波光粼粼的太湖边,李总传授我如何与作者沟通打交道,如何开发作者的后期选题等等。此行令我收获颇丰。

        2009年清明前夕,姚师将书稿发到我邮箱,恰巧姚师清明假期之时要来济南做个讲座,当面商讨书稿就顺理成章了。来济后,邀请姚师来我社里,我又将对书稿的一些想法和姚师沟通,还利用周末时间前去听姚师的课程。这令我受益匪浅。我对后面的工作就更加有信心了。7月新书一出来,10000册《孝经智慧》很快完成全国铺货,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市场的反馈和检验了。7月姚师又去青岛讲课,利用这一时机,我社在青岛书城举办了第一次签售活动,大获成功。8月又赶上沪版会,又在上海签售,姚老师在活动现场机锋巧妙地解答各种提问。9月姚师又将《大学智慧》书稿交付,我又用3个月时间编校,利用次年1月的北京会推出。2010年3月《孝经智慧》市场已经完全消化完毕,可以加印了。

        通过这两本图书的运作,以及我对市场后期的一些观察运作,我已然发现一些规律,越来越有信心。后来姚师以每年一本新书的节奏出完这5本书。此套丛书发行5本,每本发行都已经超过2万册,姚老师做讲座也很受全国各地学员欢迎。通过做市场书,我发现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自己策划的图书受到读者和市场的认可,此时内心的喜悦不是经济效益可以衡量的。

        2015年,这套书又与台湾龙图腾公司签订了繁体版输出协议,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套图书给我的收获还不仅限于此。一开始我通过做这些书进入国学殿堂,里面的内容给我的感觉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比如《孝经》里的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大学》里的正心、诚意,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中庸》里的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论语》里的知者不惑,仁者无敌,勇者不惧;《老子》里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孟子》里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从书中看到是理论和方法,一两年过后理论仍是理论,方法仍是方法。对我实际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转变心行,“人人可以为尧舜”。你按照古人说的去做,就可以为圣贤,否则就仅仅是学到了一些知识而已。首先要闻,然后要思,最后要转变心行。做书的过程我还发现,书固然是产品,一个产品的好坏由它的材料和内容决定。其实生命也是一个产品,生命就是心行的累积,做事固然重要,但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事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事做成了,但心却偏了,还做出种种烦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同学游泳,理论再高也要下水去游,否则一下水就手忙脚乱还会呛到水。知道了不去实践,无非是增加了一些谈玄说妙的话题而已,如同入宝山而空回,明珠弹雀一般,实在浪费了时间。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学真知是智慧。最大意义在于践行——知行合一!

        2018年国庆前我又与姚师通话,得知姚师腰痛不舒服在家卧床休息。节后我便去无锡探望。这是10年后的第二次来姚师家中。楼前的那颗千年银杏高耸入云,生机盎然,枝繁叶茂,需仰视才能见其顶端。我们相谈得很愉快,每每忆及当初合作及后来相互支持,往日美好时光历历在目,姚师和师母还关心我个人问题,给我以长辈的关怀……我们都以为姚师病痛就是普通劳累所致,多多休息就好了。临别时互道祝福,事后我又抽出半天时间去了东林书院,收获很大。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示同学》里:“万物备吾身,求得舍即亡。鸡犬犹自寻,自弃良可伤。”与孟子的修天爵如出一辙。我当下也暗下决心:我等后学津梁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才可以为后世做出好书,不负时光!

        2019年春节过后上班不久,我竟收到师母的短信说姚师不幸离去,说年前查出是肺癌,腰痛是转移……我震惊错愕不已,悲痛之情无以言说,本来还想开春再去看望,与姚师合作情形恍如昨日……姚师过世虽一年有余,每每翻及所著图书,我仍是收获满满,至今这套丛书还继续为世人提供其价值,今年还在申请宣传部的简转繁基金,为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而努力。同时我还时时看到自己那颗无明的心,需要古圣先贤的引领,才能走上觉悟之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恒怀欢悦,身意牢固。

        最后我用七字诗纪念我和姚师的合作:金秋十月访太湖,机锋妙语话选题。姚师著书留于世,心行实践世间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