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让街头表演成为城市蓊郁的文化风景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23日   20 版)

        一个人文城市,总会有几个放荡不羁的吟游诗人,或者些许自成风景的街头艺人,他们是包容开放的城市里“有趣的灵魂”。9月4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经过层层筛选,给全市共计160位艺人颁发了《郑州街头艺术表演证》。这些街头艺人将在正弘城、大卫城、百年德化风情购物公园等29个固定表演点位凭表演证件演出。这意味着,无论您住在中原区还是金水区抑或是二七区,无需走远都能看到街头艺人进行路演。(据9月14日《大河报》)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昂贵的音响……但他们一直栖居在城的街头巷尾,漂泊在大小景区,他们通过自己真诚的表演,得到了许多市民的认同,也收获了自己的期待和满足……他们就是那些自食其力,有一定艺术水准和表演天分“街头艺人”。

        城市里生活的人,都会遇到“街头艺人”,也都会在夜色阑珊的时候,和那一颗颗“有趣的灵魂”邂逅。“街头艺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现在的一些影视剧里,艺人们在闹市区依靠杂耍卖艺生活,或者说段曲子唱段戏,抑或用相声形式让市民过个瘾等。

        尽管他们出身都很贫寒,但最终通过自己的街头表演而“一举成名”者也不少。如:二胡表演艺术家瞎子阿炳,还有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应该说,他们在街头为大家表演,既是为生活,而更多的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吧。

        曾几何时,“街头艺人”是不受城市管理部门待见和欢迎的。由于一些城市认为街头表演会吸引人驻足观看,会影响城市的秩序,甚至在一些管理者眼里,他们就是另类的乞讨者,对城市的运营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管理部门对他们可谓是“毫不客气”,以致于“街头艺人”只能是四处奔跑、躲躲藏藏。

        “街头艺人”是一种接地气的文化现象。艺人们的表演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始终氤氲市井的烟火气息,因此在群众中颇有“人缘”。城市是需要温情的,也是需要这样一种文化的,这几年,上海、成都、深圳,包括当下的郑州等城市,开始允许街头艺人持证上岗,也都获得了舆论的一致点赞。

        对街头艺人的包容和接纳,体现了城市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不可否认,“街头艺人”的表演,没有殿堂级别的专业和水准,在表演上肯定存在一些瑕疵,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真实,他们的劳动获得广泛认同并被尊重更是在情理之中。

        对街头艺人颁发证书,让他们在划定区域内进行表演,不仅对城市市容的管理大有裨益,体现了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多元性,让城市更有活力和魅力!

        河南省焦作市樊树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