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静待旧曲发“新”声

    孙腊梅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23日   19 版)

        《苏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9卷),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王子初主审,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1080.00元

        苏州的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历来发达,民间音乐如昆曲、苏州评弹、苏南吹打、十番锣鼓、江南丝竹等音乐体裁历史底蕴深厚、表演形式个性突出。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吴歌、苏州评弹又先后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中,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1982年6月成立了“苏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辑组,对苏州民间歌曲、苏州弹词、民间乐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等苏州民间音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并编辑成七卷本,共八册。此项目的参加者主要来自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他们都是熟知苏州民族民间音乐的老一辈音乐家。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能高瞻远瞩地意识到这些民间艺术的宝贵,并不惧困难、走街串巷,将这些活态的民族民间音乐记录在乐谱之上,并保存至今,及时拯救了很多现在已经失传的优秀民间音乐。可以说他们功德无量。

        该项目的书稿经过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音乐家们历时几十年的采风、录音、记谱等大量前期人力、财力的投入,已经以油印的形式保存下来。苏州大学出版社通过现代出版的要求和学术规范对它们进行了重新加工、整理、排版、印制,根据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分类,最终将其合为《苏州民间音乐集成》九卷出版。

        “民间歌曲卷”上卷收录的民歌主要为小调及其他,小调中的很多曲牌还收录了不同的变体,共有400多首,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如《大九连环》《四喜调》《鲜花调》《银绞丝调》《五更调》《摇船调》等。下卷收录的作品全部为山歌、号子,有500多首,很多山歌也收录了多个版本,这些对梳理民歌的历史与地理流变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弹词音乐卷包含苏州弹词的各腔系精选唱段,并按年代先后,选择音乐性较强的唱段编纂成册,有50多首,含俞调腔系、马调腔系、陈调腔系、复合腔系和曲牌五个部分。

        苏南吹打卷主要编选了神家堂名音乐中的无唱词曲牌40多首,分为舞乐、宴乐、喜乐、哀乐、神乐、军乐、雅乐七类。这些都是神家吹打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家吹打音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有细吹和粗吹之分,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和浓郁的地方风格。

        十番锣鼓卷整理和编辑了十番锣鼓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套:《下西风》《喜元宵》《万花灯》《翠凤毛》《绣香袋》《阴送》《汉寿亭侯》《细如意》。这些作品规模大、历史渊源深厚,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昆曲音乐卷收录舞台常用昆曲曲牌50多首,多是从名剧中选出的“主曲”,音乐特性突出,具有代表性。由江苏省昆剧院朱继云“拍曲”念唱,经宋衡之及沈传藏、倪传钺、薛传刚等“传”字辈老师订正,并以《九宫大成》《集成曲谱》为准完成核校。

        苏剧音乐卷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戏剧性较强的曲调,共150多个选段,内容包含了开场音乐、太平调、其他传统曲调、快板、其他板式、曲牌、小调。

        道教音乐卷是根据周祖馥、毛仲青、华丽生等十三位民间音乐老艺人传抄的工尺谱整理选编而成的,共收录了近200首苏州道教音乐选段,这些选段被分为小笛曲、中笛曲、大笛曲、新笛曲、其他笛曲、曲牌吹打、套曲吹打、江南丝竹选曲、赞谒等类别。

        音像卷内容部分为当年采风时的录音,如《民间歌曲卷》(上下卷)等;部分为更早期的录音,如《弹词音乐卷》等;内容为以上八卷所对应的部分唱段,可供读者参考,具有典藏价值。

        苏州民间音乐是苏南音乐文化的代表,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所以,该书的出版不仅是苏州音乐学界的一件盛事,更是全国传统音乐学界的一件喜事。它必将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推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学术研究,以及合乎规律的舞台创新发展,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精神的重铸奉献绵薄之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