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09日 星期三

    奇异破碎的世界:《匡超人》的存在之境

    杜晓彤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09日   09 版)

        《匡超人》,骆以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版

        从《遣悲怀》《西夏旅馆》,到新作《匡超人》,骆以军总能在有限的经验中说出无限的韵味。从《匡超人》出发,我们感知到的是已被肢解的奇异破碎的世界,是当代人类本体早已注定的命运。而在这之上,其渗透出的个性化审美追求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小说的产生要追溯到作者身体的那个破洞,以自己的隐疾为灵感,他开启了疾病叙事。他将自己的难言之痛入药,以自我照见人类本相,由此而来的是从身体的哀伤到宇宙的忧思,是对世界的灾厄的浓缩隐喻,在戏谑嘲讽中,他找寻着自我修补的可能性。当作者将病痛特意设置为超人们的注册商标时,刹那间以“我”为代表的芸芸众生也就和幻梦中无往不利的超人们融为一体了。在塑造的英雄中,作者最迷恋的是那个上天入海的美猴王。而哪怕那样神勇的存在,在人类也要被裹挟进的网络海洋中,他也只是个可怜的“被辜负者”。超人们的“超人”之处早已消弭在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之中,当超人们泯然于众人之时,当代人类的无可奈何与寂灭之感汹涌而来,而无一人能独善其身。破碎的人生所指向的是分崩离析的世界,而这也是这些超人们堕落塑造的目的所在。

        与传统小说中故事整体性相区别,骆以军继续以彻底的碎片化接龙方式带领读者进入破洞世界的迷宫。从“我”的种种回忆与经历,到美猴王等现世的平庸与破鸡鸡超人追杀美猴王的奇异经历,这些故事繁复无常,将读者一层又一层地困在文本的世界中。而在这碎片叙事的脉络中,那种极致的哀伤与分裂却能清晰地浮在人们眼前。与“我们”所经历的荒芜与颓圮相适应,作者描绘出的是时光吊诡的蓝色星球与已变成碎片的“我们”。借由这些混乱虚幻的故事与经历,作者堆积出了他精神焦虑与哀伤的空洞世界。如果说碎片化的文本世界已是晦涩难懂,那作者笔下构造出的那一个个模糊人像也就使得世界更为虚幻破碎。在这些琐碎的故事中,人物们不具有生动的样貌与真实的心灵体验,他们只是连名字都没有指代意义的符号化书写,而背离了传统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成为独特的人物风景线。此外,“我”实际上也只是离散漂浮在各个故事中的虚拟形象。在碎片的种种故事与模糊的人物面庞下,作者暗示的是烙印在当代人类心灵深处的苍凉与虚无。

        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驱使下,作者脱离了生活逻辑与现实经验的束缚,而更为灵活跳跃地将现实生活进行着分离、拼贴与糅合,融入了庞杂而富有想象力的梦境与臆想。“我”幻想着的这些不可能的事却是潜意识下“我”对于人生悲痛与空寂的表露。作者利用这些虚无缥缈的梦境与想象,将奇幻的世界与现实的庸常存在进行着紧密的联结,在真实的故事中悄悄地就带着我们进入奇异的空间,而又在想象的虚构之中无时不印证着世界的空寂、荒芜与解体。与幻想与庸常的嫁接相对应,其语言也蕴含着双重滋味。一方面,在当今商品环伺、网络发达的高发展时代与男性市侩的创作气质相衬托下,小说文字中有很多网络用语与粗俗的口语化词,在看似失去文学性的维度却意外地拉近了与大众读者的生活距离。而在其它地方,其文字又充满着令人沉醉的美与韵味。就在这粗俗与典雅的差异之间,作者既维持了庸常,又凝练了幻与梦的美,而在两者的巧妙合并之中,雅俗之美就花开并蒂,各表一枝了。

        小说中,当恒常不再是时空的唯一特性,异化、扭曲与虚构反而成为书写的时空常态。因此我们看到的一时是“我”与老派、大小姐等的聚会与回忆,一时是美猴王的瑟然归来,一时又是粉彩瓷器。在这过程中,时空随意切换,现实与幻想无缝对接,连“我”也分不清梦的边界了。而在这时空的穿越中,我们又悲哀地发现,百年前《儒林外史》中的奸险耍婊、人心难测仍本性难移地暗藏在人群之中,而如今的人类也不过是换了人名与社会的傀儡模板罢了。时空扭转本质上却是时空僵化,作者借由时空的僵化,将人的存在意义取消,三维空间降为二维,而在台北鬼混的人们一起化为瓷瓶中的精描点染的古代男女画像。当人变为空无后,古代与现代、现代与未来,一切的时间也就变为空洞。时空虚无、人类空洞、世界荒芜,作者以其为利器,将终点指向宇宙的混沌——黑洞,而黑洞的存在也反向印证着作者对于自我、人类、时空、世界,这一切一切的深重悲哀。到这里,《匡超人》完成了圆圈式的书写,始于洞终于洞,从威胁个体生存的破洞到吞噬世界存在的黑洞,作者完成了宏大层面上对人类的存在意义与虚无境地的戏谑探索与悲哀揭露,就如封面上写的:“一切的价值都在进入不确定的状态,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赝品,是造假,其实都被设定好了,都发生过了。”这是洞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