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

    如切如磋 相携相助

    ——我和人教社的交往

    金波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29日   14 版)

        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交往四十多年了。刚开始联系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用了我的稿子,给我寄样书、付稿费。进入新世纪,教育部立项编新课标的语文教材,聘我做小学语文教材的审读委员,这才慢慢了解了编教材的工作,也渐渐和人教社有了比较多的交往。

        人教社是编教材的老社,经验丰富,资源丰富。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大家公认他们编的教材严谨,稳定,用起来深浅适度,便于教师教,学生学。如果说,我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法有一点初步的认识,都离不开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研习。当然,也促使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问题,一开始我是赞成这一主张的。渐渐地,读教材的选文多起来了,也就慢慢地悟出了“语文课本”不是“文学选本”。前者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有计划地教与学,后者多为有兴趣地自由阅读。我发现有的名家的作品很受小读者的喜爱,但入选教材的作品不一定多。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除了符合文学标准的要求,还要有符合教材标准的要求。简而言之,从内容到技巧适宜教,便于学,这就是教材的“规范”。

        由于仔细阅读和研究人教版的教材,我曾动过这样的念头,能否把人教版的传统教材,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保留篇目重新创编,以便于当下的孩子更有兴趣地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做起来很难。从创作实践中我也发现教材的编写和修改都是很难的。我曾经把别人获奖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教材推荐给教材编写组,最后还是没被采纳。我也曾接受过帮助修改教材的任务,但多数都没能很好地完成。修改教材比创作难多了。

        对于编选和修改教材工作之难,在和人教社编辑的交往中,我深有体会。对于编辑所承受的压力,我感同身受。社会各界对教材的质疑,我认为编者可以申辩自己的看法;即使审查委员的意见也可以一起讨论,申辩。在我被聘为审查委员的工作中,我很愿意听取教材编选者反馈的意见。教材应该是在平等的切磋和交流中不断提升质量。

        在和人教社交往的日子里,我理解他们编选教材的经验和精神,他们对我的创作也很有帮助。我常常把他们修改选定的教材和原作对照着阅读,特别是我入选教材的作品,每一次的比照,都使我对于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有新的认识。如切如磋,相携相助。(本文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