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我们手里持炬”

    ——钟叔河文集品藻

    朱航满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22日   14 版)

        钟叔河在2017年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修荣的信中写道:“我的著述二十八种(要目附呈)中,史学占了六种,序跋占了四种。可算作散文的十八种中,选本又占了四种(要目中的九、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八)。因为自己写得少,单行本收文即不免重复(完全重复的倒不多,大半是经过修改,换了标题);至于选本,本来就抄现饭,当然全是旧文,亦即是重复的了。”因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拟为钟叔河出版一册随笔选集,故而有了这样一番对于个人著述的总结。可惜的是,收录这封书信的《锺叔河书信初集》,并未收录钟叔河自编的这份“要目”,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出版史料,也是这封书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拣出钟叔河历年出版文集,也只能大体列出上述著述的“要目”分类,如序跋四种,便有《书前书后》《锺叔河序跋》《念楼序跋》和《人之患》;散文十八种,其中的四种选本,应为《锺叔河散文》《一片二片三四片》《大托铺的笑话》和《记得青山那一边》,另外十四种,应系如下:《念楼集》《偶然集》《天窗》《青灯集》《笼中鸟集》《小西门集》《与之言集》《念楼小抄》《左右左》《念楼学短》《题锺题》(合作)《蛛窗述闻》《钟叔河卷》《儿童杂事诗笺释》。

        因为无法看到钟叔河所写的那篇“要目”,散文十八种便无法得到直接确认,而“史学六种”,也只能大体判断为如下六种:《走向世界》《千秋鉴借吾妻镜》《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中国本身有力量》《从东方到西方》《钟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对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选集的策划,钟叔河表示“是感激的,也愿意交卷”,但对于出版这本选集,他有自己的考虑:“我不想再出一本《一片二片三四片》和《锺叔河散文》那样的选本,为了减少重复,将不属于散文的史学文字也收进来;而是想认真地将自己比较满意的散文随笔作品选出来,出一本自选随笔集,而且尽可能把它印得好一点,作为在全集之外的晚年送给友人的纪念。”也正因此,他未采用出版社拟定的选目,而是决定“自己来选”。在另一封给汪修荣的信中,钟叔河谢绝了出版社为此随笔选集所拟的书名,而是建议将自拟的《念楼随笔百篇》作为书名。这本选集最终出版,基本遵循了钟叔河的意见,以《念楼随笔》这样的名目面世,而最初提供给出版社的一百三十五篇文章选目,也选定为一百零二篇。非常可惜的是,钟叔河选定的这个“选目”,这本《书信初集》也未收录。不过,还是由此可见钟叔河文集出版的幕后情况,以及更好认识其著述的编选考虑。

        《书信初集》尚有致北京朝阳区文化馆谭宗远的数封书信,亦有谈及编选选集事宜。在2004年5月24日的信中,谈及同意由谭来编选一册“书话”选集,并有如下意见:“《念楼学短》中也有可以选的,如:P254—255的《读陶诗》、P310—311的《无聊才作诗》等等。选时当然要附苏轼、陆游的原文。”“P178—179的《怨年华》一篇,未必够‘书话’的格,但你也可以看看。还有P4—5的《逝者如斯夫》和P50—51的《没有对手的悲哀》,这些其实都是我借古人文章作由头而写的我自己的散文。”“其余几本都有书评、书话、序跋,看题目便可知道,就随你去选了。”“《念楼集》和《偶然集》(上次寄给你的那本)并无一篇相同,以后我出散文集,仍将遵循这一原则,但《锺叔河散文》、《锺叔河序跋》等选本,则多有重复。《散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选的,把《儿童杂事诗笺释》和《唐代诗人小记》都全文收入了,他们着眼点是有人爱读。但这本书印得还是比较精致的,错字也少。”此年7月3日致谭的信中,对谭初步编订的选目提出意见,拟定此选集为四个部分,一为“书话”,二为“走向世界以后”,三为“读书小抄——念楼学短选”,四为“序记”。可惜此书终未出版,由2018年的一封信中,也得知此书拟名为《念楼话书》。

        由上述关于编选散文随笔选集事宜,可以了解钟叔河对于重复多次和了无新意的编选已没有太大兴趣,而他强调的不再重复编选的“原则”,似也很难实现。在钟叔河出版的十八种散文集子中,可以特别关注以下几种:《念楼集》《青灯集》《天窗》《笼中鸟集》《小西门集》《左右左》和《念楼序跋》。其中《笼中鸟集》《小西门集》和《念楼序跋》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选集,是以文类编的形式为自己的文章进行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小西门集》记人,《笼中鸟集》谈事,《念楼序跋》则收录序跋和读书品评文章。随后出版的选集《记得青年那一边》,可以看作《小西门集》的精选版,而《大托铺的笑话》,则似也可看作《笼中鸟集》的精选版。在钟叔河的选集中,《锺叔河散文》和《念楼随笔》两种,属于选目特别,亦制作精致的,前者在于收录范围较广,将钟叔河不认为为常规散文的一些饶有兴味的文章也收录其中,后者则在于具有纪念的意味。而以赏心悦目来看,《念楼集》《偶然集》和《小西门集》三种,则堪为佳构。

        《念楼集》的封面设计和版式俱佳,封面书名集自知堂手迹,并在右上方画一丛绿竹。钟叔河好竹,在此书的首篇文章《念楼的竹额》里,开篇写他委托桐乡刻竹名家叶瑜荪刻竹,并集知堂手迹中的“念楼”二字。在《钟叔河书信初集》中,有钟叔河寄竹刻名家叶瑜荪的数封书信,可知此文也是答谢后者为其刻“念楼”竹额,其中交流探讨的经过,记述颇为详细。而钟叔河对于这篇小文章也是较为满意的,《念楼集》将其置于篇首,且在给叶瑜荪的信中,谈及此文先后在《开卷》《寻根》和《文汇报》刊出,并在2009年7月的一封信中,谈及叶若印友朋评论集,不必收录其手迹,而是建议“将《念楼的竹额》收入”。

        《念楼集》中的《柏林寺访书》一篇,作于1982年3月17日,写他1979年底为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特到北京访书的经历,文章有着一种扑面的古意。从天气、时节,再写访书的地点,无不透漏出访书的寂寞和冷清。但这背后,又是访书时的急切和诚意,如写北京图书馆的数位馆员的热情接待,特别是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张玄浩先生帮助,终可如愿,颇有暖意。篇尾又写柏林寺一位六十多岁老服务员的“彬彬有礼”,乃是“古道犹存”矣。

        《念楼随笔》虽系钟叔河具有回顾和总结意味的选集,但未能收录《柏林寺访书》,实属遗憾。钟叔河的《偶然集》中,亦有数篇与《柏林寺访书》一样“文情俱胜”的忆旧佳构。《偶然集》收录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开卷文丛”第一辑,《偶然集》取自文章《偶然》,这些文章也多是作者所青睐的,诸如文章《小西门》《记得青山那一边》《一片二片三四片》等。《偶然》自述早年因喜欢看课外书而意外交友,又意外刊发文章,甚至因写信交友而产生了朦胧的感情,并相约报考新华社训练班,人生的路竟也由此而定了下来。

        收录于《偶然集》中的《三十多年前的一封信》,亦是值得一读的。此文并不复杂,主要收录了1963年写给周作人的一封书信,并对这封信进行了简要的注解。钟叔河是在1949年后第一个系统编选周作人文集的出版者,这一缘起,与其对周氏文章的偏爱有关。1963年,钟叔河给周作人写信时,刚刚30岁,但思想、眼光和见识却别于常人。他在信中娓娓道来对于周作人文章的理解,至今看来,亦有可观之处,也可见钟氏品位之不俗。他在信中写道:“我一直以为,先生的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中国读书人最难得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别人,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诚实地,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先生对于我们这五千年古国,几十兆人民,芸芸众生,妇人小子,眷念是深沉的,忧愤是强烈的,病根是看得清的,药方是开得对的。”

        钟叔河记人怀旧之作,动人之篇最多。《小西门集》是钟叔河文集中整体质量最佳、编排亦最好的集子,称之为“念楼美文集”,亦不为过。此书中《润泉纪念》和《悼亡妻》两篇,堪称其中的代表作。《润泉纪念》抄录好友俞润泉的书信十二通,其中有友人谈乔迁新居,谈春笋,谈旧诗,谈文章,谈美食,谈身后事,娓娓道来,如老友面谈,如雪夜围炉,令人神往。钟叔河通过摘记友人书信,将一位极有才情的好友的性情写出,全不见其一生坎坷,文章于散淡中见沉郁,至文末才最见出写作者的黯然与孤独:“我摘抄了这十一封信,以为润泉的纪念,一面摘抄,一面忍不住心中难过。但抄到末了,又忽然觉得,先死者也许还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后死者在纪念他。如果死在最后,曾经祸福相依又可与谈文论艺的老朋友都先走了,又还有谁来捡点旧信遗诗,来追忆昔时的人物、昔时的诗酒和昔时的风流呢?”《悼亡妻》乃是写妻子朱纯的一篇悼念文章,其中收录了亡者的讣告,千余字的内容,有病故的消息,有人物的评价,有人生的简介,有性格的描述,有爱好的叙述,也有后事的处理,极简洁,亦极沉郁。又写《青灯集》出版一事,乃是亡妻生前协助完成,死后方才印成,终成一种别样的纪念。

        《小西门集》中还有数篇谈吃的文章,《黄鸭叫》《吃笋》《蓑衣饼》《长沙的春卷》几篇,乃是很有些不输知堂美文的感觉。《列那狐》《买旧书》《难忘结缘豆》《送别张中行先生》《记钱先生作序事》等,均是情义俱佳的篇章。《笼中鸟集》所收多为杂文,《不亦快哉》《洗马》《大托铺的笑话》《太行山的故事》等,乃是尖锐的讽刺文章。另有《古人的短信》《古人的短文》两篇,系节选《学其短》中的文字,采辑古人短章,漫谈体会随感,多是别有寄托的论述。尽管钟叔河不将《千秋鉴借吾妻镜》列为散文随笔著作,而是作为其学术论著来看待,但其实这些文章也都是以随笔的形式写来的,虽然已有近四十年的时光,但今日读来,仍可感到其文章自身的特别价值。《千秋鉴借吾妻镜》收录钟叔河为“走向世界丛书”所写序言,这些文章有材料,有见识,有文采,特别是论者寄寓其中的关怀,时时闪烁其间。介绍容闳的《西学东渐记》所作序言《为西学东渐而奋斗的一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代表篇章。介绍张德彝《随史法国记》和《欧美环游记》的序言《巴黎公社的目击者》《一个同文馆学生的观察》,正是钟叔河在那篇《柏林寺访书记》中所写访书的又一副产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