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专家评说 2020年高考作文卷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15日   05 版)

        7月10日,一场特殊的高考落下帷幕,关于高考的话题仍在继续。今年由于使用不同的试卷,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何特点?未来作文命题走向如何?中华读书报特地采访了多位权威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守正出新,难度适中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贤用一句话概括今年作文的特点:守正出新,难度适中,突出写作关键能力。

        他注意到,虽然原本取消考纲、避免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固化的首次尝试被最小化,但试题依然呈现出新时代高考语文试题继往开来的中国气象。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彰显人文关怀,立足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基于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今年疫情特情而命制,突出关键能力,增强情境化考查,平和中正,守正出新。可以说,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呈现鲜明的双主线特点,“双线双优”,有机融合:一条鲜明的人文线实现以考育人功能,更加凸显价值引领;一条语文核心素养线贯串始终,更加注重在情境中考查关键能力。

        “就作文而言,和整套试卷一样,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凸显价值引领,突出语文核心素养。”陈维贤说,全国Ⅰ卷似乎出人意料,其实其材料内涵和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切相关。命题者不是让大家论古,而是论今。桓公成就霸业,建立功绩,靠的是善用人才,这暗合当下事业成功与用人的实际……命题设计和写作要求方面,除新高考Ⅱ卷写主持词外,应该都是考过或训练过的。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样关系型的思考,曾经是高考的热点,也是日常备考必然训练的。疫情之下,中规中矩,守正有余,创新略显不足。

        他进一步分析说,从内涵上看,试题以时代意义为引领,突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国际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思考等日常写作训练常见主题内涵,考生日常备考中都应该有深入的思考。

        从表达上看,以任务型情境化写作为主,更加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全国Ⅰ、Ⅱ、Ⅲ卷全都属于情境化任务型作文,分别考查读书会发言稿、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演讲稿、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书信写作,突出写作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主持词。这和2019年全国Ⅰ、Ⅱ卷一脉相承,意在从试题设计上降低难度。除主持词外,其他实用文文体写作都是高考曾经考查过的。新高考Ⅰ卷关系型话题,对思维要求很高。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不同于前几年的是,今年对写作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了。这是突出关键能力考查的必然。不仅全国Ⅰ卷的发言稿考生应该有比较思辨意识,全国Ⅱ卷包含青年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全国Ⅲ卷内含多种关系,也都离不开辩证思维。

        有情感的语文课是对高考最好的回应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连中国认为,2020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特点是人文性,强调了人的价值,个体的价值,强调了尊重个体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高考最后考的是平时的积累,平常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效力不亚于高考作文。作为教学的老师应该努力做到,不管题目出得如何,应该借助高考作文这个踏板,让学生在写作中展现内在的生命姿态,达到生命情感的长度与高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原则,是怎么让孩子热爱写作,让写作变成一生的事业和追求,让生命过程有记录、有提升。在这个角度上,连中国非常赞同全国Ⅲ卷的作文题。他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希望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审视自己并尝试回答。

        连中国说:“一个好的作文题是凌霄宝殿,是刷新旧知,唤醒新知,以富有光芒的见识照亮学生的骨骼;不好的题目就是武大的店,什么人都得哈着腰适应矮的店门。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得比较好的作文题是全国Ⅱ卷,中国智慧和西方理念高度契合,核心是讲相互扶持,携手共对美好未来。另外北京卷也不错,作文题基于新闻,但是不简单不狭隘,开放大气,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交相呼应。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强调了个体价值,尊重个体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人文理念。”连中国认为,高考作文题目不是普通老师能左右的,一位老师能把握的是自己的课堂。扎实、稳健、有效、有情感的语文课是对高考最好的回应。当我们很认真地把语文教好了,有材料、有判断、有层次,就可以应对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高考作文。“这是我倡导的扎实、稳定、有效、有情感的语文教学。语文课是孩子完成内部成长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的觉解度,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了内在的生命成长。”所以他很欣赏全国Ⅲ卷这几年对人文的认知和思考。

        7月6日晚,高考前夜,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中语文教师孙晋诺在“晋诺工作室”公众号上推文《高考前夜关于作文的几句交待》,在文中提出“应该高调宣扬:我来也!要大胆宣告:我认为;要充分展示:我想;要始终坚持:我说”。并且给考生提出思考以下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与父母家庭之间的感动与冲突”“我与这个社会究竟有什么关系”等等,这篇文章就是全国Ⅲ卷的原版。“坦诚地说,不是押中,而是命题者与我的作文教学思维发生了共振。”孙晋诺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他一直强调书写自我,提倡中学生写作文要从“我”出发,以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自我,形成客观评价自己、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心灵建设的能力。

        孙晋诺认为,今年高考作文总体表现为一个言说背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达自己。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生活越来越脱离上世纪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乡土社会的状态,人们已经走向独处一室的孤独之中,但又分明意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密切关联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调“共同体”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本年度高考命题共同的文化和思维背景。江苏卷、北京卷的第二道题、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Ⅰ、Ⅱ、Ⅲ卷,浙江卷等,无不是引导考生如何认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进行写作的。

        在孙晋诺看来,和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最突出的特点是,写作由外向内转化,更倾向于对自我的思考。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有为圣人立言的不成文规则,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宏大事件、客观道理,写作者的任务就是把正确的话加一些事例印证再说一遍,基本相当于做数学题,题无论怎样新,毕竟是被人做过了,考生只不过是沿着已经存在的思维又重新走了一遍。因为其写作思维有预先生成的特点,所以宿构套作也频频出现。

        如何才能不让考生代圣人立言呢?写作的话题越具体、越真实,则越不容易用公共语言表达。因此,全国卷近两年来,在不断地作这方面的尝试。比如今年,全国Ⅱ卷,“带你走近_________”的写作设计,把写作引向个人的亲身经历,这道作文题单靠积累所谓的写作素材是很难写出来的。再如,全国Ⅰ卷,“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强调考生个人的感受与立场,不是以“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中的一个为题写作,而是写自己对这三个人的审视眼光、接纳态度和基本立场,需要写出自己的见识来。浙江卷把写作者置于真实的生活感受之中,要求考生体验在被家人、社会所给予的不同认识中自己的心理落差和产生的思想变化,也是引导考生来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全国Ⅲ卷则更直接提出了“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这样的问题,直接指向对自我的认知体验。这种导向会让考生越来越重视自我体认与心灵建设。

        北大培文杯发起人高秀芹认为,今年作文题目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作文材料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先要有阅读力,再有自己的观点和表达,甚至是批判性思维。与命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自由度更高,作文的概念已经突破为写作,创意写作尤其重要。第二个特点是现实感,这些题目大都来自正在发生的大事,比如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中国与世界,自己和他人(北京卷)等,高考作文开始向有独立观点的创意写作方向走,唯有多阅读,多思考,多参与社会,写作才能有观点,开得深,荡得开,在纷乱的现实中有独特的表达思想的能力。

        高秀芹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同时对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提出了要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对语文能力的全面考察。语文工夫在课外,在课堂之外需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培养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经典的人文著作乃至科学典籍,多开拓阅读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从“知识”到“文学”的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不要满足于字词句和段落章节的习得,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精神体悟和创意表达的能力。

        高秀芹说:“总体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得挺好,全国卷和浙江、江苏、北京等题目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材料提出了真问题,建立了个人与现实的关联,全国卷的“管鲍之交”“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北京卷的“一条信息”“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能”,浙江卷的“人生坐标和落差”,上海卷的“意外与意志”,江苏卷的“信息的塑造”,等等,考生能在阅读信息中提炼出不同的角度。开放性的作文题目,让孩子们在写作中具有了更多可能性,现实的问题让孩子们具有从小处开掘的抓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大多偏重于议论,平时偏向批判性思维的孩子能找到更多的角度。“我希望看到有新意、有个性、有深度的好文章。希望孩子们不人云亦云,不讲套话空话,用优美的汉语表达,真诚地展示自己对历史、哲学、现实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青年面对人生大考的应有之义。”高秀芹说。

        如何才能写出优秀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命题的封闭性和开放性,核心价值观念的导向性,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切实帮助考生把十多年来的生命的积累充分发挥出来,应该是当务之急。高考指挥棒,其根本的战略乃是为日后的教和学服务。”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2020年全国语文高考Ⅰ卷的作文题被多数省份采用不是偶然的。总的倾向是议论的导向性更明确了。这一点很值得欣慰。表面上看,题材仍然是感性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潜在思想含量相当深厚。当然,也不排斥一些考生偏于抒情,但是,一味抒情,没有相当的智性的素材支撑可能流于空洞。

        孙绍振分析,全国Ⅰ卷题目的好处在于:第一,有着传统的文化的核心观念:国家大业成败高于个人名利;第二,除了其他的要素以外,人才的竞争决定成败;第三,这不仅是古代的,也是当代国际国内竞争的规律。题目要求从管仲、鲍叔、公子小白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为文来说,最容易立意的就是从鲍叔方面出发。更高的要求乃是按照这个主题盘活自己的十多年来的知识库存。首先就是梳理出同类的故事,以丰富自己的主题,使之有血有肉。例如,苏东坡和王安石,两人在政见上是对立的,但是,二人从人格上仍然互相尊重,保持友好关系。当然王安石没有鲍叔那样的博大的胸怀,当皇帝要启用苏轼的时候,王安石是阻挠的。有了诸如此类的事例以后,再用抒情笔调,名人的格言,诗化的语言,把主题在结尾处升华一下。这样的文章,也许就有一定的竞争力了。

        为什么只能说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不说有很强的竞争力?孙绍振进一步分析:因为这还不算很深刻。高考是一种竞争机制,参加考试的最高目的,不是及格,而是要出格,故为文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自圆其说,而要更深刻,更智慧,甚至更雄辩。那么,针对这一题目,如何才能写出好作文?孙绍振举例说:“从鲍叔的角度立论,素材主旨就是歌颂他的,顺向思维,以鲍叔立论,可能占大多数。但是,同类竞争就比较激烈,难以取胜。要胜人一筹,就要别出心裁,从齐桓公的角度立论,这样,至少也许令阅卷教师眼前一亮。”孙绍振认为,齐桓公的用人之道不仅仅适用于古代,而且适用于当代。有些素材多数是课本就有的,课本上没有的,那就要看考生的课外阅读量了。关键在于两点:第一,选择与论题一致的素材,大刀阔斧地省略。第二,选择与论题相反的素材,从正反两个方面,将论点作层次性的深化。

        当下热点材料进考题,一线老师都会注意到。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年的全国Ⅱ卷就考到了;当年“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也如预测的一样进入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今年的疫情、家国情怀、个人与集体、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也是意料之中。至于哪套试卷会出现,以什么形式出现,这难以预料。所以,现在一线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关注现实。但是,陈维贤的观点是:“光关注现实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关注现实,对热点材料有多维度的思考,科学的整理和沉淀。时代热点材料日常肯定会关注到,非热点材料,内涵也应该思考、讨论过。而高考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和情境要求也未必都是新的,日常训练过理所当然。日常训练和高考作文有点关系,非常正常。如果没有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思想思维能力、情境化表达能力,没有提高学生按照写作指令要求灵活写作的能力,即使高考题目是写过的,学生也得不了高分,甚至可能分数更低。”

        据陈维贤了解,学生普遍觉得今年的作文比较平和简单,没有陌生感。应该说都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像北京卷的议论文,考查常见的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思考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与曾经的模拟作文“谈底色”由绘画的底色思考底色对人生的意义非常相似。对全国卷考生而言,无论管鲍之交和齐桓公故事的内涵、疫情材料,还是对如何为自己画像的思考,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都属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范畴。写作情境和文体也都是训练过的。预计,一般水平的考生都会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文章否有深度,是否有亮点,则成为区分优劣的主要指标。

        未来高考作文发展趋势

        “好的作文题应该有这样几个标准:首先思维张力大,适合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发挥,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感性思维的学生,都能够写作,都有话可说。其次,从内涵上来说,能够最大程度触发学生的思考或触动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第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既能防猜题,有必要的限制性和收束性,又内涵丰富、多元,能做到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而思维、表达能力的强弱要能体现出区分度。”陈维贤说,这种理想的作文题很难命制。北京卷采取二选一的形式来尝试实现。全国卷这几年的高考题主要适合理性思维的学生,又有实用文体的限制,不利于形象思维同学的发挥。像今年的全国卷,是不可能写成文学类(散文、小说等)作品的。

        怎样才算有水平的高考作文题目?孙晋诺认为,高水平的作文命题有三个标准:理念高,角度丰,表述精。评价一道作文题水平高低,关键是看命题者在践行怎样的写作理念。2017版新课标颁布近三年了,课标没有专门就写作单列课程内容,而是分散到“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学习任务群中去了。这一变化表明读写更为紧密一体,写作由原来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很有限的几种文体转向与阅读、专题研讨密切相关的阅读札记、演讲稿、发言稿、辩论稿、各种小论文的写作方向,写作向实用、学术化发展,高考命题也应该与之协调一致,但从目前来看,除了全国卷的试题有突出表现外,其他命题还守在旧有的观念里,没有走出来。作文命题不以限制为目的,而以启发为旨归。很多考生写偏题了,这就证明命题有问题,其实,好的题不在审题立意上难为学生,而是给考生留下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各种能力的考生都有可写之处,但又能一见高下。

        连中国所期待的好的作文,简单说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通过作文题引导学生检省自己的内心,考察出学生内在的储备和体验,能引导学生将写作指向自己的内心;二是能帮助学生打开天窗,学生们做完高考题,会因为一道作文题记住那个时代,记住自己的青春,因为有了这样的命题,有了他们的丰富的参与、富有价值的思考,让一个时代有了美好而明亮的光辉。

        在谈到未来高考作文发展趋势时,陈维贤表示,2015起中国高考作文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高考作文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以时代意义为引领,强化情境和交际运用,立足思维与表达之根本。其中最外显的是出现了任务型作文(任务驱动作文)。以时代意义为引领,决定了所选素材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时代特征,时代感很强。但是并不限于此。有些寓言故事、历史史实、自然现象等,其内涵也可能富有时代意义,也可能会在高考中出现。2021年的高考作文思辨性应该会进一步增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应该更高。就像2020年的新高考Ⅰ卷那样。另外,从2015年以来,高考作文主要考两种类型:一种新材料作文,一种任务型材料作文。2021年的高考作文可能两种类型并重,同时会出现新的情境、新的写作任务指令。作文题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不一定突出实用性,不一定会仅限于演讲稿、书信、发言稿、主持词等。这些实用文体的考查空间已经不大。

        孙晋诺则表示,高考作文的走向应该非常鲜明,即向真实写作发展。所谓真实写作,即与生活紧密相关,与学习同时发生。作文,不再是专门为了写给考官看的一种公式化的文字,一种为写作而写作的码字行为,而是转变为生活本身需要写作,学习过程就是写作的前奏甚至是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字素养。首先,学习本身应该是写作的原发地,阅读要写阅读札记,演讲要写演讲稿,编演课本剧要写剧本和主持词,反思学习要写经验总结,分析课文要写赏析小论文,等等,我们的学习一刻也离不开写作,而这些写作才真正代表一个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因此,未来的作文考评会注重于这类文本写作。其次,现实生活是写作的真正舞台。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订合同、答复他人的疑问、写一份责任声明,乃至一两句的广告词,都会特别字斟句酌;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不论什么文化水平的人都会对你来我往的用词用语特别关注。因此,语言文字在实际生活中是鲜活而动人的。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能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人,而承担这一重任的主要是写作,因此,未来写作考评也自然会向这种实用型写作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