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

    孺子其朋

    郑学富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01日   15 版)

        周武王在弥留之际,把弟弟周公召至榻前,言辞恳切,临终托孤。周武王之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年仅13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哪懂得治国安邦?周公摄政,鞠躬尽瘁,尽职尽责,辅助周成王七年,制订了一套典章制度,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尚书》概括周公摄政七年的功绩说:“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到周成王满20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谆谆教诲成王说:“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一般解释为周公告诫成王要和群臣融洽相处(要及时消弭臣民的不满情绪),不要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时火苗微弱而不为人们所注意一样,到它燃烧得炽盛了,火势蔓延就不能扑灭了。意思是防微杜渐。

        周公万万没有料到,到2000多年后的北宋,他的这句话被一个后生在科举答卷中引用,竟丢了状元头衔。

        北宋王朝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达到了尽善尽美。赵匡胤为防止“陈桥驿兵变”重演,重文抑武,一大批寒门之士通过科举脱颖而出,成为治国栋梁。宋人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的科举考试,主考官为晏殊。晏殊曾做过宋仁宗的老师,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和几名考官评议出名次,并把前几名考生的卷子放在最上面,呈报金銮殿请皇上御览,定下状元、榜眼、探花,以便张榜公布。宋仁宗翻开第一名考生的卷子,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他被该考生所写赋文的观点、论述、文采所吸引,不住的点头称赞,一脸喜悦之色。突然,仁宗的脸色阴沉下来,眉毛紧皱,原来该考生在赋文中引用了“孺子其朋”四字。就文章的意思来说,用“孺子其朋”并没有错,可是用在此时此景却不恰当,一个年纪轻轻的后生举子用“孺子其朋”来规劝皇帝,角色不对,语气错了。周公作为成王的叔叔,德高望重,国之圣贤,以此教育侄子当一个好君主,体现了一个长辈对晚辈给予的厚望,其拳拳之心天日可鉴。而作为一个晚辈后生岂能这样对皇帝说话?仁宗自然不悦,于是将此卷放在一边,又翻看了第二名的卷子,写得也很好,可当拆开密封,一看名字是王珪,又得忍痛割爱。原来宋朝有个规定,朝中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为了公平起见,不能点为状元,而王珪已是在职官员。接着又翻开第三名韩绎的卷子,遗憾的是韩绎也是当朝官员。当仁宗看到第四名杨寘的卷子时,转怒为喜,露出了笑容。原来这个杨寘乡试、会试都是第一,京城也盛传其文名,仁宗也早有耳闻,于是兴奋地说:“若杨寘可矣。”仁宗一锤定音,杨寘由第四名跃居榜首,成为状元。而原先的第一名却排在了第四,此人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这一年他刚刚21岁。仁宗不失为明君,没有因王安石的“大不敬”而上纲上线,永不录用,只是当做一次用典不当调换了一下位置,仍然是进士及第。

        杨寘之前在乡试、会试中已连得解元、会元,对状元也是志在必得,信心满满。所以考试一结束,杨寘就迫不及待在酒楼置办酒席,邀请亲朋好友预祝自己中状元。正喝得面红耳热兴高采烈之际,其哥哥、晏殊的女婿杨察得知弟弟考了第四名,就派人前往酒楼通报。杨寘闻言大跌眼镜怒怨道:“不知那个卫子夺吾状元矣!”而他尚不知已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杨寘果真成为宋朝罕见的“连中三元”之人。《宋史》记载,杨寘的好友在其中状元前曾梦见杨寘作“龙首山人”,杨寘自己解梦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禄位之称。我其终是乎?”后来果如其自解之言。杨寘中状元后,被朝廷授予将作监丞、颍州通判,可是未及赴任,母亲病逝,只有告假丁忧。不幸的是丧事办完不久,杨寘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0岁。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未能施展,便英年早逝,令人嗟叹惋惜。

        王安石面对状元擦肩而过,心中坦然,毫无怨言。王铚曰:“然荆公平生未尝略语曾考中状元,其气量高大,视科第为何等事而增重耶!”王安石入仕后,廉洁勤政,锐意改革,终成一代名相,在文学艺术上也是成就斐然,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