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王学奇的新诗创作

    宫立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6月24日   07 版)

        朱自清、俞平伯、闻一多、陈梦家等现代诗人,后来都从事过古典文学研究。程千帆、沈祖棻、赵景深、孙望等古典文学专家,早年也都从事过新诗创作。王学奇主要从事古代戏曲研究,著有《元曲释词》《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关汉卿全集校注》《元曲选校注》等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早年还从事过新诗创作。

        关于王学奇的诗歌创作,马延闿在《王学奇先生和他的治学道路》一文中提及,王学奇“早年致力于语言和古典诗歌的研究,尤喜创作新诗,出版过新诗集《拓荒》(1945年生活书店)、《鸭绿江歌》(1951年大众书店)……《拓荒》所收各诗,都是对旧社会不满的反映;《鸭绿江歌》所收各诗,都是对抗美援朝的歌颂。据王先生自己表示,因为年轻涉世不深,又艺术修养不够,作品宣传力不大,常有‘悔其少作’的感叹。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变化和他自己不幸的遭遇,眼境始大,虑事始深,这一时期以后所写的大量新诗,技艺大有长进,然而它们再也没有出头的日子,一直到现在仍默默地沉睡在箱子的一角。”经笔者查阅,马延闿关于《拓荒》和《鸭绿江歌》出版信息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笔者结合王学奇自编的《王学奇年谱》(上卷)以及相关文献,对他的诗歌创作略作梳理。

        王学奇早在1943年考入西北师院(北师大后身)国文系时,“便萌誓作一名文学家”,“早起晚睡,探索古诗源流;饭前饭后,构思新诗佳句”。大学期间,他“听老师讲新文学史课,受到新文学史中‘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启发”,与同学一起组建了“青年文学社”,并赋诗(“以文会友组社团,大做文章搞科研。青宵有路终须到,功名不遂死不甘”)名志。

        关于诗集《拓荒》,王学奇在自编年谱中提到,“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七日,复用巴垠笔名,把新诗集《拓荒》送甘肃省图书杂志审查处审查,同月九日审讫发还。该集包括《雪的痕迹》、《清乡》、《赴敌》、《足迹》、《哀曲》、《夜雨吟》等二十篇,内容主要是揭露日寇侵华的暴行,兼收一部分青年苦闷之作。封面为好友萧剑秋所设计。后以巴垠笔名由中国书店出版”。遗憾的是,查阅《中国新诗编年史》等新诗文献,未见这本诗集的出版信息,期待有师友提供相关线索。

        关于《鸭绿江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资料室1953年编的《1949.7-1953.6全国文学作品目录调查》按照作品名称、作者、出版或发表地方、发表出版年月的顺序注明:“鸭绿江歌王学奇大众书店五一·七”。王学奇在《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我与著名教授、诗人奔星先生的过从始末》中回忆,“我得结识奔星先生,是1950年在语言大师黎锦熙老师家中。由于我们同是黎老师的得意门生,我们的关系,从此便亲密起来,来往频繁。奔星先生毕业于1937年抗日前夕,我毕业于1946年”,在东北教书期间,“我激于爱国反侵略的义愤,便写了大量抗美援朝诗歌,后结集为《鸭绿江之歌》……通过奔星先生由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的顺利出版,又是与奔星先生的帮助分不开的”。经笔者查阅,王学奇的这本诗集:名字不是《鸭绿江之歌》,应是《鸭绿江歌》;出版者不是北京师大出版社,而是新国风写作室;大众书店是总经售,并非出版者。《鸭绿江歌》收录了王学奇自1945年5月至1951年5月创作的《夜步》《今天,是我们人民的时代》《给解放江南的战士》《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为解放西藏而歌》《抗美援朝歌》《送爱人参军》《鸭绿江歌》《战士的歌》《歌谣拾零》《长春市小唱》等12首小诗,黎锦熙题写书名,书前有吴奔星作的序《新的花朵—序王学奇同志的诗集“鸭绿江歌”》,书后附有吴奔星的“对口相声”体朗诵诗《打死美军顺手扔入太平洋》,“现以内容与本集尚相符合,应作者之请,特附刊集末”(吴奔星)。

        除了《1949.7-1953.6全国文学作品目录调查》,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李怡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一卷,1949.7—1953.12》也关注到了《鸭绿江歌》,并对诗集的内容作了简要介绍。笔者在孔夫子旧书网淘得的《鸭绿江歌》,是贵州军区政治部图书馆的旧藏。笔者还注意到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下发的一则关于《鸭绿江歌》的勘误通知:

        通知

        汉图通字第十六号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三日

        接总店图通(51)字第六十三号函兹转告于下:

        北京大众书店出版之“鸭绿江歌”(王学奇著)一书,其中第三十一页正数第九行“抗美援美为的那一椿”“美”字为“朝”字之误,应为“抗美援朝的那一椿?”,都各支店自行将该字更正后发售。

        此致湖北各支店

        由此可知当时这本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诗集还是有一定流通的。

        除了《拓荒》《鸭绿江歌》,《王学奇先生讣告》还提到《劳动之歌》与《王学奇山歌选》。王学奇在自编年谱中都有记录,2004年8月11日“初步整理完诗集《劳动之歌》,内收有《最难忘的日子—黑牛城劳动的日日夜夜》、《油印工之歌》、《锅炉房小唱》、《洋河滩上战蝌蚪》、《锄头歌》、《掏粪曲》、《授粉》等十多首”,8月24日“开始整理编选我创作及收辑的山歌,约七十余首。作品的时间跨度达七十多年,自1931年日寇强占我东北起,经过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山歌的产生的地域也很广,包括东北、京津、张宣等地,还涉及到重庆、湖南。这个山歌集姑名为《王学奇山歌选》……”。

        除了诗歌创作,王学奇还关注过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学奇自“1951年开始广泛搜辑作家小传资料”,1953年编成《现代文学家小传》,“书成,送到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给我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看样子有望出版”,可惜的是,这本小书后来随着胡风的被批判“也随之呜呼哀哉”。

        王学奇对于孙犁及其创作的评点也“要言不烦,取其足以达意为止”,他在自编的年谱中提到,“二00二年七月十二日凌晨六时,当代文学大师、‘荷花淀’派首领孙犁先生撒手归西,享年90岁。他在文学上的成功关键,在于善于驾驭语言。他前期创作的小说,语言清新质朴,意趣盎然,绘人状物,令人击节称赏。后期创作的大量散文随笔。意到笔随,英俊睿智,振奇拔俗,内涵深刻,而又不失闲适之趣。其为人亦甚平易,待人接物,有口皆碑……我校在北京期间,请他作过报告,从此便结下不解之缘。我个人和他没有直接关系,只慕其对社会的卓越贡献,乐为志之。我校文学院书记王贵新同志曾专程由石家庄来参加追悼会,以示纪念。”

        最值得一提的是,王学奇自1942年直至晚年一直没有中断诗歌创作,自编的年谱中摘录了不少诗作,既有新诗,也就旧体诗。“逾九望百一老翁,远不年轻,偏要逞能,走起路来噌、噌、噌。冒傻习性已养成,迷恋笔耕,劝也不听,一心只想立新功”,王学奇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写作,痴心不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