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思想脉络

    缪德刚 熊金武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6月24日   08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经济思想发展与转型(1949—2019)》,赵晓雷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定价88.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毋庸置疑的是,7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引。70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体的经济思想的发展转型,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转型,记录了思想、理论、政策、制度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成就。系统梳理1949—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当前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无疑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赵晓雷教授的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经济思想发展与转型(1949—2019)》(以下简称《史纲》)概述了7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情况,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思想的转型问题,高度重视对于中西方经济思想融合的研究,具体分析阐明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引进的背景情况和批判或借鉴的情况。尤其是对40年来改革开放中经济思想的探讨认识过程进行积极思考和修正,对一些原有经济理论和重要经济政策思想做出新的阐释和解读,对一些经济学家的思想发展状态做出新的描述。笔者认为,《史纲》在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和很高的经济思想史研究价值。

        第一,清晰地展示了70年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和转型的主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的指导理论,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尽相同的阶段特征。《史纲》分为20世纪50—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主流形态构建”、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主流形态嬗变”、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主流形态转型”三个阶段进行了考察。其中,1949—1979年虽然部分时期经济学研究受到了政治活动影响,但也曾产生了一些相当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且其理论认识和政策观点对此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繁荣发展,其主要表现是经济改革和发展对经济理论需求迫切、经济学界空前活跃、经济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学术观点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中国经济学者把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到了新水平,讨论的问题较为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21世纪1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进入新阶段。可见,《史纲》以1949—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主线,概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情况,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之下中国经济思想形态的转换和发展过程,展示了主流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其研究范式的差异,拓展了不同时期特别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专题。

        第二,在对主流经济思想的分析中,客观介绍和分析了外来经济学理论(主要是苏联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思想范式的影响。70年来先后有其他经济学理论传入中国,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居于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1949—2019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其他经济学理论通常作为次要线索存在。1949—1979年,在承袭了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以斯大林为体系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线索衍变为两条:一条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并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在基本理论的建设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另一条是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和应用。后一条发展线索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呈现,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与前一条发展线索互相交会、互相融合,初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交融会通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线索仍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阐发和某些方面的创新以及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和应用,而且这两条发展线索进一步交会、融合,分野虽可辨析,但绝不是泾渭分明。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更明显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经验的结合和融通(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西方经济学仍被视为借鉴的对象,但更强调吸收其中关于市场经济运行和调节的理论部分。而在新中国前三十年中被视为“参照系”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被基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思想所取代。

        第三,在收集与整理海量经济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特定时期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整体情景概览。《史纲》考察研究1949—2019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所涉及的资料堪称卷帙浩繁。《史纲》依据《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国国家书目》《全国经济科学总书目》中所收录的经济学理论著作目录,以及1951—1955年《全国主要期刊重要资料索引》《全国报刊索引》、1955—1964年《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部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中西文目录检索、《中国当代期刊总览》《经济学科类专业期刊一览表》,对各年代经济学论著及经济学期刊进行了统计。从统计口径的说明来看,《史纲》的参考资料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方面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与教材;西方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与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中外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和翻译作品;著名经济学家的文集;宏观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著作;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世界经济方面的理论著作;一些综合性的、大型的经济学工具书;经济类期刊。依据统计数据形成的11个表格不仅展示了各时期大陆地区出版的著述、译著数量,还按国别、地区和组织列示了相应译著的来源。《史纲》所涉及到的书目及统计数据不仅对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参考价值,还可以从中蠡测新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此外,对中西经济思想融合等节点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突破了同类著作的传统模式。与以往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经济学者(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加以点评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不同,《史纲》着重于在发展流程的背景下对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态、发展转型、学术形式及研究方法变革进行研究,使全书具有领先的学科框架意义和高度。

        较之古近代经济思想史,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通常缺乏充分的时间沉淀,故而《史纲》中的部分阐释可能仍待时间检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者也是社会经济的建设者,甚至是建言者,因此研究者很难以“置身事外”的态度对原本“置身其中”的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轮廓进行详细的勾勒,从这个层面上说,对相关内容予以扩充或应是《史纲》的后续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曾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传承,还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不断探索创新。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摆在中国经济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赵晓雷教授的这部书体现了1949—2019年经济思想史的精髓,将为我们解决这个时代课题提供一个重要的思想史参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