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史、口述史、生活史、公众史,这是近年来历史学领域的热门分支学科,其与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主流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受众群体不同。传统的史学研究和历史叙事更加关注上层的宏大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小”历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历史学转型发展始终面临一个课题,就是解答历史研究的主体如何书写客体以满足民众的历史知识渴求,于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历史图像、亲历者的口头述说、民众生活的真实记录、大众历史的群体记忆等,都成了“新史学”的“宠儿”。
贾慧献、杨昊、张瑞雪合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白洋淀百工考》是一部通过图像、口述等方式书写白洋淀地区民众社会生活史的著作。其作者之一的贾慧献于2016年创立了“太行人家”微信公众号,将他探访太行山古村落记录的尘封往事,保定地区的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通过网络传播给了大众,勾起了社会民众的强烈共鸣。《白洋淀百工考》就是贾慧献等人带领着团队两年多来实地走访调研白洋淀的成果,该书真实记述了白洋淀人民的渔猎和工具制作的活动。书中不仅对白洋淀地区特有的生产场景进行了详细描述,而且对其承载的地域文化、技术和艺术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放鱼鹰、大抬杆、爬旮旯、下虾篓、编苇席、拉冰床、放河灯……《白洋淀百工考》里这些让现代城市人陌生的场景一定会让很多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勾起童年的美好记忆和浓浓的乡愁。如何给后人留下这些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如何保存这段美丽的乡愁记忆,《白洋淀百工考》给出了答案。如该书中,详细记录了白洋淀地区的苇编工具——钏子的制作流程和手艺技巧,既有成品照片,又有手绘作品,还有口述记录,原汁原味的将这门手艺保存了起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文化信仰和精神传承,“手艺人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守护。我们记录的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民间手艺人,他们的人生很慢,慢到做好一件事,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这些手艺人,用老茧和汗水,讲述了他们一生的故事,也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匠人精神。”书中传递出的那份自信和坚守让人感动。正如贾慧献经营“太行人家”公众号的初心那样,支撑他们做下去的最根本动力是要把平民的历史和乡土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今天从事传统文化保存和研究工作所应该秉持的一种态度和精神。
《白洋淀百工考》记录了百姓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赐予的丰饶美丽,使得白洋淀能够传承的历史文脉找到了根基和记忆。该书通过编写团队两年多的实地调研,保存了数百幅的图片和十几万字的口述材料,无疑对于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书中记录的渔猎、苇编、造船等技艺正在逐渐消失,像张庄儿扽钩、采蒲台淘埝子、圈头拉大绠、东田庄叉晒、端村扣花罩、邸庄儿下卡等等,这些对于百工技艺的历史书写,是最珍贵的白洋淀社会生活史料。书中还记录了百工技艺的水平高超和智慧累积,如苇编虾篓的倒刺入口,蚕丝网要猪血侵染,制作网坠的泥胎黏土等等,这些民间技艺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对于进一步从学术角度展开深入研究很有价值。
正如著名学者俞孔坚为本书所作序言中所说,“《白洋淀百工考》所呈现的是寻常景观的诗意,是真实的百姓生活,是真实的地域文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我们坚信,带着这份美丽的乡愁和对历史的尊重,白洋淀的文化传承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坚实,作为千年大计的生态之城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贾慧献、杨昊、张瑞雪等人所从事的这份对社会生活和民间记忆的历史书写工作的价值也会日益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