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跃升至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国针对营商环境采取的各项优化措施。
从全国范围来看,营商环境逐渐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2019年1月,国务院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地方层面,也在陆续针对营商环境颁布相应条例,其中,《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4月10日起施行,《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4月28日起施行。其余省市也在因地制宜地加紧政策落地速度,为全国营商环境的改善添砖加瓦。
“营商环境”已然成时下热词。追根溯源,要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于2002年开启的“DoingBusiness”项目调查说起。该项目通过对各经济体营商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企业生命周期内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收集并分析全面的定量数据,从而实现
对各经济体商业监管环境的比较,最终发布《营商环境报告》,供政府、学术界、记者、私营部门和关注各经济体营商环境的其他人士参考。
译林出版社日前出版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详细介绍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价值观、方法论及十项指标(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跨境贸易、缴纳税费、执行合同、办理破产)。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作者罗培新,现任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罗培新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宝贵的一线经验,近年来直接参与了我国迎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对世界银行评估的价值观、方法论及指标体系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曾于2018年6月及2019年6月,两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赴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全程参与了所有指标的终磋商,其深度参与的“保护少数投资者”指标,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的显著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其带了严峻的考验,陆续有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运转困难裁员,甚至倒闭。对企业来说,政府的种种优惠补贴,固然能够惠及一时,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公平高效的制度环境。抗疫情的背景下,政府一直在积极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进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促进复工复产。如此,更显优化营商环境之重要。
2020年4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更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企业期盼,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上推出更多激发市场活力的新招实招。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一书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开办、维系、缴纳税费、获得信贷等,均作了详细的建议和分析,结合大量的数据与案例,对本次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好指导意义。
以“缴纳税费”一项为例,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在《200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统一了税收减免标准与会计准则,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了企业纳税便利度和纳税成本。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中国“缴纳税费”数据有了明显的改观。截至目前,中国已通过取消营业税,允许所有印花税联合申报和缴纳,并通过实施多项行政管理改革缩短纳税合规时间,提高了纳税便利度。对小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某些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加强电子化纳税申报和缴纳系统。这些举措消除了规章制度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因而得到了确实的保障。从商业监管层面来看,也更显专业、科学。
再以“获得信贷”为例,在世界银行制定的《营商环境》报告中,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合法权利力度指数、信贷信息深度指数、信贷登记机构覆盖率以及信用机构覆盖率。该指标从借方、贷方权利到信贷信息覆盖面,涵盖各角度,十分详尽,有利于保障各方权利,切实地做到了有理可据。
据《200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推出了一项新法律,赋予有担保债权人优先付款权,完善了担保交易制度。截至目前,中国颁布了新物权法,扩大了可以设定抵押的抵押物范围,新增了应收账款和浮动资产池,完善了担保交易制度,颁布了信用信息行业法规,改进了信用信息系统,保证了借款人查看个人数据的权利,并报告公用事业缴费记录,向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分,改善了信用信息的获取渠道。
综上可见,“营商环境”是当下经济的风向标,是未来改革的关键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中国为提升营商环境付出了诸多努力,尤其重视法律制度和商业监管方面的变革。《世界银行营商环境》一书图表详尽,案例丰富,从方法论、定义、评估指标、中国自身的改革及成效等层面,对营商环境评估十大指标析毫剖厘,展现中国营商环境制度的改革与变迁,并展望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未来。
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