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文学类图书”,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人们以特殊方式度过了这个冬春之交。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此间,文学类图书销量大、读者关注度高。4月20日,光明日报微信发起投票“疫情期间你最想读什么书?”初选了60本中外图书,票选排名靠前的仍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书名——《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等(光明日报2020年4月22日)。
此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报告中提到,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扫描和捕捉。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机构的调查,当代大学生浏览短视频的比例高达83%,其中56%为重度依赖,34%为中度依赖,只有2%为存在于移动短视频之外的独立个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重要阅读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无论大屏小屏,都成为数字阅读的工具。网络文学蓬勃发展,IP内容生产正值风口。只有做好内容孵化,才能推动数字出版市场不断走向繁荣。在资讯传播越来越便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阅读无疑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而“啃”下一本大部头的纸质书,依然是抵抗碎片化阅读的好方式。
近年来,一批由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广受观众欢迎,它们为数字出版打开了想象空间,促进了行业生态融合。数字阅读时代,人们如何保持对知识的朴素追求,如何坚守对真理的执着向往。一方面,高校应该在推广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上发挥更大作用,大力普及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课程。另一方面,各界要协同营造支持性的经典阅读环境,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归根结底是接收知识和真理的过程。经典不是死的标本,它是活在当代,而且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并非都是值得垂青的经典。爆红的、流行的大众书不能替代经典著作,同样,日趋盛行的数字阅读也不能替代经典阅读。因为碎片化阅读或曰“浅阅读”是不可能像经典阅读那样,让人们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关照自己,给人提供高层次的精神养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明给书籍以空间与可能,书籍也记录了时代,带给人们以文明的观感。在数字阅读时代,文字可以“动”起来,但思想的光芒依旧闪耀,经典的力量永久流传。科学研究显示:信息倘若没有经过分析和整理,它不可能形成知识;知识倘若没有得到自身的消化认同或主观批判,它也不可能形成思想。只会读屏却缺失思考的“浅阅读”相较经典阅读来说,不可同日而语。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是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使心灵有所归依。
江苏省连云港市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