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命运共同体中区域发展的理论总结

    高和荣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22日   08 版)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文化产业作用机制研究》,赵铁、林昆勇等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定价60.00元

        如何以理论的方式关切火热的社会实践,以思想的力量把握命运共同体中的区域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学人面前的重大时代性课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寻求自己的理解和阐释。赵铁、林昆勇等著《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文化产业作用机制研究》一书,立足于“思想把握到的时代”,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东盟的建设问题,剖析中国—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发展态势、平台依托、动力依赖、路径选择、目标达成及发展策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及问题导向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并着力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由“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全面系统地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中国外交新格局,“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该书系统梳理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缘起、历史进程、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分析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发展态势及其文化力功能。特别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作为调查样本,通过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历史考察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调查,充分展示了文化产业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内在价值和重大影响,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战略谋划,进而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形态和精神基因,具有重要价值。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关注和研究时代发展课题,是每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在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的纵深发展,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具有重大创新性、突破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不仅提出了诸多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任务,而且蕴涵着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了全球治理体系理论宝库。

        该书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从文化产业融合及一体化发展趋势出发,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文化产业发展为切入点,阐述了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平台依托、动力依赖、路径选择和目标达成等问题,进而全面系统地研究文化产业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与机制,提出各国之间唯有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和共同安全才是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由此形成了一个既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又富有鲜明现实意义的时代性命题,为人们全景式理解和把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开了又一扇窗户,通过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可以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与历史、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

        “思想是时代的折光”,文化是时代的标识。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要义就是努力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塑造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平荣景,不断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是立足于这样的思想起点,本书强调文化力量的发挥,坚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重视社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释放各国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满足各国人民的多样性文化需要,让各国丰富性的文化源泉流淌喷涌,做到在人类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人类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繁荣。可以这么说,本书借助于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思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应该“建什么、怎么建、如何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透过这些现实问题去形成理论思考、理论探索与理论总结,助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的张力。

        总体上看,该书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分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文化产业作用机制,回答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及建设途径等问题,开辟了民族文化联结纽带、复兴崛起中华文化新境界,变革了全球治理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