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5日)是巴黎圣母院大火发生一周年的纪念日。四十五岁的法国记者和作家阿涅丝·普瓦里耶(Agnès Poirier)所著纪念图书已在英国上市。
《巴黎圣母院:法国的灵魂》(Notre-Dame: The Soul of France)是普瓦里耶用英文写成的,她常居伦敦,为美、英、法多家媒体工作。但去年4月15日圣母院着火时,她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公寓,透过窗口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
“我记忆中的大火之夜,是万花筒般的图像,是多种情感的撞击,纷至沓来。”普瓦里耶写道,“透过我厨房的窗子,眼见明黄色的烟柱盘旋而起,涌入天空,我随即冲下楼梯,跑到图尔内勒沿河路,站在圣母院前,正对着它朝南的圆花窗,红橙两色的火舌在屋顶跳跃,群众一片死寂,观者眼中满是震惊,那一刻的惊惧之美,泪水在脸上珍珠般滚落,嘴唇做着无声的祷告,消防员的动作精确而专注,仿佛突然化身战地医生,遍地都是消防水喉,形同巨蛇,尖塔已成火炬,眼看就要坍落,粉红色的中世纪石料映衬着品蓝的天空,又见黑烟从北塔升起,连带着一个难以承受的想法,一个钻心的念头:咱圣母可能不行了。”
这段颇具感情色彩的描述,也可以说代表了众多法国人和法国文化爱好者当时的感受。一座中世纪的石头建筑为什么如此重要?雨果又为什么说它堪称“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它是人类和民族的巨大工程”?它何以担得起“法国灵魂”的名号?
普瓦里耶在书中回顾了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从1163年的奠基开始,历数亨利四世对天主教的皈依、拿破仑的加冕、雨果发起的文物保护运动、奥斯曼对街道的整修、1944年的解放、1950年由吉娜·洛洛布里吉达和安东尼·奎因主演的电影《巴黎圣母院》、戴高乐的国葬,直至去年的大火和注定漫长的修复之路。
该书法文版《圣母院:一个国家的灵魂》将在7月1日发行。(中华读书报记者 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