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市场营销教学道路的新探索

    欧光江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08日   08 版)
    《互联网视角下的市场营销:原理、趋势与热点》,郑文坚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定价48.00元

        【图书推荐】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发展成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另外互联网也将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世界迈进万物互联、智能互联的时代。企业的组织生产也逐渐向定制化、个性化和服务化发展,同时也深入挖掘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充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实践。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思考,学者郑文坚结合自身的工作及实践推出《互联网视角下的市场营销:原理、趋势与热点》这一紧抓时代热点的营销理论学著作。作者在书中尝试将营销学原理的内容与互联网环境中营销手段进行结合与贯通。该书作者一方面在内容上强调基本理论与核心知识的准确呈现和完整表达,另一方面又要在营销的应用中保持对趋势与热点的敏感,做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经典与潮流相融合。

        《互联网视角下的市场营销:原理、趋势与热点》这本书首先确保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市场营销学理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该书的结构体系基本上沿用了西方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框架,使得我们能够很好地学习现代市场营销基本原理理论。通过该书学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理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理论、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理论、市场营销战略理论和市场营销策略理论,掌握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方式与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时间比较短,本书的作者也试图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本土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以拓展阅读的形式在教材中展示,希望能够让读者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否则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本书就是紧跟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视角来探寻市场营销的理论。在书中所阐述的市场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单独设置一节来探讨互联网视角下的营销活动的变化。如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营销调研中的互联网调研和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时代对市场定位理论的影响等,也包括新零售、新媒体、微营销、社群营销、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等这些互联网营销策略的介绍。这些内容能够让我们掌握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新变化和新手段。

        市场营销的英文单词“marketing”可以分解成“market”加“ing”,也可以理解成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书除了互联网特色外,还紧跟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与热点。在书中处处可以看到对当前市场营销活动热点与趋势的介绍,如二胎政策与市场机会分析、自然环境与绿色营销介绍、美国实体清单对我企业的影响等热点,也包括如品牌资产评估模型的介绍、移动搜索技术的发展趋势、服务经济时代发展趋势等,能够让我们紧抓时代的脉搏,探索时代的发展。

        有人说市场营销学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其实我觉得无论艺术还是科学,最终还是要落到应用上。作者在本书的编写上就非常侧重应用性,该书的各章均有开篇案例,开篇案例注重引导性,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引发学习理论的乐趣。每章的编写按照“核心知识+拓展阅读+案例解析”的体系,精简核心理论表达,通过案例与拓展阅读增加理解。在每章结束后进行理论小结并在各章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训专题,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增强应用性。

        如果是纯理论的学科,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往往感到比较枯燥、比较晦涩,而本书恰恰相反。作者选用的案例非常注重可读性、新颖性。如盲盒的营销、星巴克猫爪杯热销、故宫的跨界营销、共享单车的死亡、绝味鸭脖的连锁经营等等。一方面都是近三年最新的企业案例,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所选用案例基本以国内本土企业为主,能够贴近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感性认识。

        置身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此中变化更要看到不变的东西。变化的东西就在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营销实践带来了很多新的手段和玩法,无法跟上这种变化,很难在当下做好营销工作。《互联网视角下的市场营销:原理、趋势与热点》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的产物,也是作者在营销方面的一点点突破。(欧光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