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出版理念和思维中,出版方主要关注的是“内容”,“出版”的方式和手段依靠书刊纸媒,编辑选择内容对受众进行推送,而对受众需要什么和怎么更好地满足受众所需则考虑不多,受众的兴趣点往往被弱化。
▇资讯APP、音视频读物等出版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在模糊传统出版边界的同时,更使传统出版的受众流失。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裂变式发展,社交媒体迅速崛起,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产业边界日渐模糊,产业融合已成为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出版产业新格局和新业态对传统出版数字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融媒体时代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及新生出版生态环境,传统出版如何创新发展?
何为“融”媒体
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发展被提升到深化改革的战略层面;10月,光明日报正式提出“融媒体”概念,时任总编辑何东平于此提出三点新论:“融媒体”是让不同媒体间相互激发,产生化学反应,最终打造出一个更有渗透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融合发展后的媒体,既不是单纯的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纸质媒体,而是融合之后的“融媒体”;“融媒体”最符合广大受众需求。“融媒体”是中国“媒体融合”尚在起步阶段的产物。
融媒体不只是媒介平台的融合协同,更是理念、流程、技术、内容、产品、队伍、管理、渠道、市场等的深度融合。理念融合,才能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流程、技术、内容、产品真正地融合到一起而不是简单堆砌。队伍、管理、渠道、市场的融合对传统出版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问题与窘境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加速了各个行业的转型创新。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模式单一,与融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和体验的交互性相比具有明显的短板,因而融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传统出版业面临一些发展困境。
其一,传统出版理念和思维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发展。
在传统出版理念和思维中,出版方主要关注的是“内容”,“出版”的方式和手段依靠书刊纸媒,编辑选择内容对受众进行推送,而对受众需要什么和怎么更好地满足受众所需则考虑不多,受众的兴趣点往往被弱化。而在融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带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及消费方式。加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完全从传统的被动获取向主动获取迈进,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变得更便捷且迅速。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每个读者用户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人都是“出版者”与传播者,用户参与的活跃度和创造性更高。比如《今日头条》的智能算法推荐,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收集用户浏览习惯,分析客户需求,从而主动推送客户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个性化的推送不仅满足了读者需求,也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了创作方向。
其二,“读屏”式、碎片化移动阅读模式使得传统出版受众流失。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今天的融媒体环境,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出版业的发展模式。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可以说,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的确已经跨入了读屏时代,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忙碌的年轻人,往往利用上下班等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4G及5G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资讯APP、网络游戏、音视频读物等出版新兴业态的迅猛发展。喜马拉雅等知名音频分享平台,更是将阅读变得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光线的限制。他们在模糊传统出版边界的同时,更是使传统出版的受众流失。
其三,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发行方式和盈利模式受较大挑战。
传统出版流程往往受出版者控制,而基于数字媒体的出版模式则较少受出版商的干预,且其字数的控制较为自由。随着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发行方式和盈利模式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纸价的飙升、印刷成本的提高,都对传统出版的发展带来了压力,更迫切需要完成自我的转型发展,推出多维度、立体化产品,提升综合出版能力。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2017年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基本情况显示,全国580多家出版社,新书品种逐年井喷,但退货率居高不下,库存占用出版社大量资金,造成传统出版单位经营风险和成本日渐加大。而目前线上渠道的低价折扣促销现象,导致传统出版单位利润直线下降,生存受到威胁,已经伤及传统出版单位命脉。
互联网时代,人才是出版行业顺应时代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融媒体环境下,需要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出版、传媒、营销等为一体,相互密不可分,因此更需要懂出版、跨学科、懂市场、懂技术等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出版单位按编印发等流程进行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大家往往各管一摊,各有所长,复合型人才匮乏。受机制的限制,传统出版单位也很难留住高薪人才。
创新发展思路有何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出版业态发生变化,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融合已成必然趋势。出版转型不是融媒体发展取代传统出版,而是内容生产不同环节的生态共享融通、集聚创新。只有转变出版理念,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坚守内容为王的立身之本,在强化自身品牌优势、加大技术应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实现提升,才能在新的跨界磨合与发展中把握先机,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成内容、渠道资源的最佳整合。
其一,强化品牌优势,依托互联网思维实现产业链共享融通。
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对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进行梳理,积极发展自身的优势,并充分借鉴新媒体优势,建立属于自己的融媒体时代发展模式。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出版有自身的品牌优势和积淀多年的优良文化理念,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作者资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编辑,这保障了出版单位更长久的出版生命力。因而其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更具公信力,也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信服。2018年8月24日,人民融媒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开业,公司将人民出版社的纸媒出版优势与其他股东的科技创新、管理优势等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融媒体形态的“人民出版社媒体方阵”。传统出版单位要在融媒体时代提高竞争力,必须依托自身品牌优势,拓展出版产业链。
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出版业要改变什么?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思想跟上时代。出版业往往困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只是盯着纸、盯着书,这是不够的,现在纸变成屏、变成网、变成数字了,不能光盯着纸,也要吸收其他的业态形态。在整个出版生态链中,传统出版单位要依托互联网思维,立足品牌优势,要突出一个“融”字,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化运作模式,从单一纸质书出版转型到电子书、有声书、视频、动漫、微电影、影视等多种媒体呈现,带动整个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亦随之而变。除面向作者、书店、读者之外,与网络运营商、新媒体、技术服务商等进行生态融合对接,在融通中实现内容运营增值。
其二,坚守内容为王,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
内容为王已经是媒体人、出版业的共识,内容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好的内容才能长久吸引读者,保持用户粘性。在纷繁复杂的融媒体竞争环境下,面对新媒体零门槛、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传统出版更应坚守内容为王,积极把主流的优良作品内容传播出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容质量,从而巩固自身的发展地位,否则提供知识服务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融媒体时代,我们的出版服务模式变了,过去我们是卖书、卖光盘,现在是要卖知识。不管是书上、屏上,还是网上,受众需要的是内容、知识和信息。比如,人卫社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国家出版平台,始终坚守内容为王,从2013 年开始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担当起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传授知识、传扬科技、传递信息的职责同时,坚持以数字化深度融合,支撑全媒体+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人民健康的目标, 逐步形成了深度融合发展的“人卫”模式。
其三,加强技术与内容融合发展,提升产品融合度及受众粘性。
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是出版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技术是内容的传播途径和载体,而内容才是传播的核心,要树立内容为本,技术为其所用的原则。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二维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两微一端”的盛行,迅速推动了新一轮出版业态的重构。传统出版单位除了打通线上线下的融通渠道,还要依托大数据,持续为读者受众提供精准服务,提升产品融合度及受众粘性。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在5G技术大背景下,出版企业不再局限于文字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而将文字、音频、视频、AR/VR等各种内容产品形态统一布局,加大了新媒体、融媒体产品、平台、接受终端的开发创建力度。2019年,人民融媒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首次推出了在图书上运用三维码技术制作成的VR融媒图书,无需佩戴VR眼镜即可实现三维视觉效果。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在融媒体大背景下,融媒体出版和知识服务越来越普遍,对人才队伍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既了解出版专业知识,又掌握新兴数字技术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才能为传统出版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并为传统出版单位的成功转型升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完善人才结构,构建出多元化的人才构成体系。具体操作中,要完善相关的专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学习和应用,进而让人才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行业需要。总之,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出版业迫切需要具有专业视野、专业技能,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专家型人才,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日益向传统出版渗透并相互融合,新的出版生态环境对融合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提高对新媒体的适应和应用能力,在融媒体环境下提高综合出版能力,迎接出版新形势带来的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作者:陈奎良,为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