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2月05日 星期三

    《如皋话地图》:鉴图知今古

    刘 磊 顾劲松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2月05日   10 版)
    《如皋话地图》,万久富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680.00元

        万久富编著的《如皋话地图》是第一部“如皋话”方言地图集,也是第一部大如皋话的方言地理学研究专著。全书分三大部分。一是“如皋话小片发微”,介绍通泰方言研究的概况,探究如皋话的历史成因、定位、特点、主要内差等。二是“上编”,以方言地图的形式,展示与如皋话相关的83个代表点的方言特征,包含语音地图84幅、词汇地图111幅、语法地图26幅。三是“下编”,收录12个方言点基础音系、方言调查发音合作者基本信息、13篇相关研究论文。

        本书的贡献可以从理论性和资料性两方面来说。

        本书理论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界定的如皋话概念。前人研究通泰方言时也曾提到“如皋话”,但对“如皋话”的具体内涵及分布范围多语焉不详。本书第一次正式提出将“如皋话”作为通泰方言——也即江淮官话泰如片的一个下位分片,并总结了该片方言的基本特征,划定了如皋话的范围:包括如皋的全部,和海安、如东、泰兴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台、大丰、姜堰、靖江的部分地区。

        本书资料方面的贡献,至少有以下几条。一是提供了细而全的特征分布图。前作如《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和《江苏省志·方言志》的地图部分虽然也涵盖本书研究地域,但其均以县级区域为单位设点调查,就本地区而言,调查密度还嫌太低,同时,调查项目也太少,不足以充分显示如皋话的个性特征。本书以83个乡镇(街道)层级方言点实地系统田野调查为依据,所绘语言特征地图凡221幅,从特征描写的精度和广度上看都不是前作可以比拟的。

        二是为全局性的汉语方言研究甚至汉语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书图46 为“楼-流”读音异同。本书地图告诉我们,从同是如皋话的主流,从分的地区分布于南北两翼。“楼”为古流摄一等字,“流”为三等字,汉语方言的主流是从分的,从合的是少数。从分者主要为粤语、闽语、南部吴语和徽语,官话方言区中则唯有通泰方言。从全国来看,此项特征基本沿东南沿海呈半月形分布,如皋话恰处于半月形北端的顶点上。本书图46所展示的同言线不唯是通泰方言的同言线,亦是汉语方言流摄三等洪化以及一三等合流的北界,在语言地理类型学上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

        又如图174 “父亲”的说法。地图显示,如皋、海安、如东各有一部分城区和少量乡镇称父亲为“父”。用“父”称呼父亲,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只存在于书面语或者叙称中,就方言而言,面称中称“父”的也极少,除湘语资源外,只存在于江淮官话的黄孝片和泰如片。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星散的岛状区域就是古汉语基础词汇“父”的直接后裔,而其中尤以同时保存古无轻唇音的发音特点的如皋话弥足珍贵。

        三是部分特征项目反映了地区特殊的历史脉络。比如图171“咸”的说法。地图显示本地区方言除去北部东台、大丰一带以及西部泰兴一带其余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䴛”的说法。《广韵》“䴛”,相邀切,煎盐。除本区方言外,全国未见其他方言使用的报告。通泰方言的形成与盐业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泰地区自古即产海盐,历史上是全国最重要的产盐区,区内历史上遍布盐场,盐业文化为通泰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标签。从这一点看,用本义为煎盐的“䴛”来表示“咸”可以说是最具本地文化特色的语言特征。

        本书可商榷之处,这里我们提出几点,供编者斟酌。其一,分类地图排序的内在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更严谨一些,以方便查阅和比较。比如图10“头”的读音,图中罗列了8种不同的读音,但从主要元音的舌位来看,这8种读音显然可以分成两组或三组。作图时可以用颜色表示大组之间的差异,用线条表示大组内部的差异。这样对于读者来说应该比现在友好一些。其二,部分语料的描写可以再细致一些,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图215-217重点描写儿尾,但图例中只为子缀注了音,没有对“儿”注音,也没有进一步的说明,这就使读者无从判断儿尾的具体形式,是否为独立音节?主要语音形式是卷舌音还是鼻音?

        通泰方言处于官话方言与东南诸方言过渡区域,如皋话又分布于通泰方言的中心地带,因此,如皋话的语言特征在语言地理学上价值极高。《如皋话地图》提供了大量如皋话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信息,这不仅使得通泰方言的研究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为整个汉语方言地理类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也对汉语史研究,甚至社会生活史、民俗史研究大有助益,一册在手,鉴图可知今古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