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新媒体时代,北京文艺评论机遇和挑战并存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25日   19 版)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2019北京文艺论坛上,来自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视、电影12个艺术门类的文艺评论家和文艺创作者参加与会讨论,不约而同谈到,伴随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文艺评论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表示,回顾北京文艺70年的发展历程、探讨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的关系,展望北京文艺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创新举措,对加快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飞速变化的多媒体时代,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承担什么使命?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拓展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有着巨大的贡献,但在信息时代,文化影响力却严重滞后,黄会林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可以和世界接轨的文化成果,二是有成果没有合适的跨国传播渠道,三是尚未熟练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共同话题和话语表达的方式。为此,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开展了相关项目,就是“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请外国青年电影人来中国,完成一部十分钟左右的中国文化纪录短片。

        “尽管进入全球化时代,但是新闻、书本、影视、音乐等为外国青年带来的想象与真实的现代中国远远不相匹配。提起中国,许多外国人印象停留在传统的碎片符号上。通过外国短片更能展示立体的中国,取得广泛的正面效果。”黄会林说,目前已完成609部短片,获得了110项国际性奖项,在Facebook和YouTube网络平台上大量转发,彰显了中国魅力,充分利用影视的视听化传播优势,凸显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和欧美两极文化相对强势格局中的自信。

        “互联网对影视发展的指导性很强,制片方会把剧本直接给年轻人测试,如果话题感兴趣才可能拍摄。互联网文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流行文化。”京光影四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剧、导演王放放注意到,影视作品在互联网时代是最无限接近观众的,一个作品出来后通过弹幕马上就能了解各种评论。互联网时代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改变是巨大的,影视文化本身也有很大的改变,有时候影视已经无限逼近观众的内心。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赵晖发现,随着媒介的变化,人们创作影视剧所借助的媒介不再只有电视台、网络和社交媒体,还有一些新兴的社交平台,所以今天会出现很多剧种,包括互动剧、述评剧、微剧。由于网络平台变化受众出现年轻化趋势,抖音视频也出现变化,比如最近两个视频在抖音上传播比较火,一是《芝麻胡同》,一是《小欢喜》《小别离》,而十年前比较受关注的是《守望幸福》《嘿,老头儿》等关注老年人生存状态的电视剧。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朝霞说,建国70年以来,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贡献了成熟舞蹈艺术电影、多媒体舞台舞蹈艺术,形成了以中央电视台舞蹈频道、国家大剧院数字化项目、北京舞蹈学院新媒体舞蹈专业、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影像展演及北京海淀区文委舞蹈短视频展演等多个延续性新媒体舞蹈推广平台。

        “应该说,以舞蹈+媒介这种跨界方式点亮北京城市生活,这已经成为5G时代综合性创意表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张朝霞表示,在抖音等现象级短视频平台上,舞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态之一。以新型的短视频传播方式为抓手,围绕北京的城市与乡村空间进行创意构思,通过舞蹈短视频形态表达对当下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舞步”舞蹈短视频项目策划的初心。在海淀文委支持下,该项目已经形成了城市即兴、剧场创意、新农村纪实等多个派生品牌。

        今年是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年,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在展览上听到很多专家的声音:中国美术是不是过分受到照片和图像文化的影响,他们提出要去照片化和图像化,很多展览的入选作品甚至直接抄袭了某些照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高速发展,当下生活的及时性、快餐性的需求越发迫切,图像与影像的无限复制,追求视觉冲击力以及瞬间视触觉快感的盛行,也使读图时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像的泛滥。

        这一问题在摄影领域也同样存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唐东平说:“现在图像已经泛滥成灾了。图像文化中要强调视觉环保,我们已经创造了大量的视觉垃圾,每天都在创造无数的视觉垃圾。”

        养眼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文化危机,需要知识界高度警惕。“曾经有人问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全世界都很瞩目,为什么中国的影友却选择了集体忽视,去拍所谓美的风景,美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唐东平分析,北京胡同、颐和园十七孔桥怎么拍,什么时候去拍,都有拍摄指南和攻略,这些问题导致了创作娱乐化、庸俗化、同质化,严重缺乏创作主体的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虞晓勇经常在手机微信里看到“很雷人”的书法家创作。他说,书协会员的队伍非常庞大,这是值得思考的现象,也需要我们警惕。在对北京书法近百年进行的梳理中,他发现从民国以来,北京书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重礼崇文、典雅纯正、富于包容性。而微信中传播的大量雷人的书法创作,实际上是美的缺失,我们应该从媒体导向、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学素养。书法在当下大有作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