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北京文艺论坛创办14年来,一直坚持开放性、包容性和前沿性的特色,充分发挥12个艺术门类资源优势,为各门类理论评论工作者搭建了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11日   11 版)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重镇,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艺人才资源,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作品,不乏个人化的微观书写,更有创新前辈的艺术探索,个性鲜明的现代表达,北京这座城市因为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曲艺等诸多领域的文艺创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愿景和城市形象。”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孟繁华在12月4日举行的2019北京文艺论坛上表示,北京文艺论坛创办14年来,一直坚持开放性、包容性和前沿性的特色,充分发挥12个艺术门类资源优势,为各门类理论评论工作者搭建了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本届论坛以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为主题,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北京文艺发展,聚焦北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中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指出,一方面北京的历史风貌古都韵味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产生了大量思想内涵深刻、艺术品质上乘的精品力作,塑造了北京独特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这些宝贵的文艺作品也赋予了这座城市鲜明的文化印迹,建构了关于北京的城市文化想象。在这一背景下,梳理总结70年来北京文艺创造对城市形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

        与会文艺家和评论家借助文艺平台与不同艺术门类的文艺家对话,分为“文学叙事中的都市想象”“文学创作、评论与城市文化建构”“影视艺术与都市形象”“舞台艺术与城市精神呈现”“文化艺术与城市审美空间拓展”五个场次,深入研究当下北京文艺实践,为文艺创造提供更多新鲜的经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近期正在做乡土题材70年的梳理,他认为谈北京农村题材写作不能忘记浩然。《艳阳天》是当时农村题材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代表。白烨发现浩然的性格上有一种很执拗的特点,这个特点成就并影响了他。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平回忆了史铁生和路遥的友谊:史铁生应该称之为先进城市文化,路遥就是制度的农工文化,这两人在陕北插队的时候没有见过面,不认识,后来史铁生受伤生病回到北京,路遥来北京看过一次史铁生,史铁生把这个写到文章里,夸赞路遥有才华有出息前途无量,这是北京的情怀。然后史铁生又写到路遥不多说话,默默的坐在那里,默默的笑,这个话从史铁生的文章里头转述出来,我觉得非常值得解读,可以解读出来路遥对史铁生的敬意,或者对北京文化的一份致敬。

        自从首届北京文艺论坛举办,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就参与讨论,他认为北京文艺论坛对于北京文艺的推广和示范作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非常显著。一个社会的文艺、文化特色的观察指标,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生活形态的高显示度指标,一般会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语言,二是饮食,三是对生活形态的一种艺术性表现。北京从历史上来看,有成熟发达的市民文化,不管在哪种时代,对于乡土文化都出现过两极表达,价值观立场鲜明,一是讴歌乡土文化,另外一种是挽歌似的。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以《慎终如始,不失重心》为题,从自己的第一篇小说谈起,提出诚实写作的同时,也要警惕不要为名利之心所左右,要保持自己的定力,要慎终如始,不失重心。“重心跟最开始写作的动机是一样的,就是爱,如果我第一篇作品已经得到了爱情,现在的写作也应该始终保持一个爱,最初为了爱别人,或者被爱。现在我们要爱国,爱我们的祖国,要爱人民,还要爱亲人,还要爱自然,很多很多。始终保持我们对人类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各方面的爱,使我们创作不离我们的初衷,要慎终如始。”

        “如果万花筒里只有两三片花,那我们变出来的图案非常有限,纸片越多,变化的可能性越多,所以各种文化汇聚下,才能形成多元的北京、多义的北京、多彩的北京。多大的院子栽多大的树,多大的水面行多大的船。”作家周晓枫说,身居北京的作家是幸运的,这座城市有足够辽阔的时空,足够深厚的土壤,足够丰富的营养,去支撑作家的创作。我们置身公历时间里,公历是用于交流的、数字的、抽象的、统一的;除此,写作者还应该在保持一套个人的农历时间,跟天气、动植物、种植与收获等万事万物有着切身的内在联系。作家必须既在公历时间,又在农历时间里,才能不封闭自己、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同时不人云亦云,传达独特的生命体验。周晓枫说:“希望我们这些在北京的写作者,能够珍惜和不辜负自己的好运气,让自己的创作根深叶茂——富有耐心的酝酿,才能带来盛大的花期。”

        作为北京市文艺评论品牌活动,北京文艺论坛自2005年开始创办,凝聚了一大批各个艺术门类的优秀文艺评论家,有效活跃了首都文艺评论的氛围。70年来北京文艺涌现出了大量反映社会变革、时代变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北京文艺的发展呈现出了新面貌和新气象,文艺评论工作也迎来了不断的新的发展机遇。在引领思潮、滋养心灵、提高大众审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届论坛以“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为主题,意在对70年来北京的文艺创造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进行梳理,总结其中的经验,并进行前瞻性展望,为新时代北京国际都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贡献了文艺特有的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