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该书打破了制约乡村教育改革的“向城性”思维,围绕乡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柢问题,以“内生”为关键词,形成了系统的当代乡村教育内生理论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教育如何实现内生发展

    李剑萍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11日   16 版)

        《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研究》,李森、张鸿翼/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59.00元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性被赋予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印记与内涵。与之相契合,以乡土为生存和发展根基的乡村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架构着自身发展的实践逻辑脉络。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内涵式推进的进程中,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从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研究的焦点。

        李森教授和张鸿冀教授坚守教育研究者的初心,聚焦于当代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研究》一书。该书打破了制约乡村教育改革的“向城性”思维,摒弃了作为“他者”和“局外人”的悬浮式研究立场,在遵循乡村教育本土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柢问题,以“内生”为关键词,对当代中国乡村教育进行了立体化、系统性研究,厘清了乡村教育一系列重要性的内生命题,形成了系统的当代乡村教育内生理论和实践路径,成为当前探寻乡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力作。

        该书以乡村教育的本真为逻辑起点,探寻乡土本位的乡村教育。该书将乡村教育精准定位于当代和乡土场域的时空之中,探寻其自主和自我本位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向。在理论上,该书在乡村教育内涵、特征和战略选择上进行了本体探寻,在国家、社会和育人三个维度上进行了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探讨,总结了当代乡村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该书对当代乡村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资源、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质量监测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考察,结合实证分析对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路径。作者以乡村教育本真为依托,将理性化、静态化的学理研究与具体化、动态化的实践探索统一于乡村教育的本位发展之中,在提升理论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同时增强了实践路径的有效力和推广力。

        乡村教育是发生在独特地域空间内的一种教育。这就内在的规定了乡村教育在研究过程中既要立足于乡村,将乡村教育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要立足于教育,凸显乡村教育对于乡村社会和城市教育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书将研究视野置于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等时代大背景之中,深入挖掘乡村教育所具有的特殊问题和现实问题,从教育内部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紧扣乡村教育中推动内生发展的主导因素——“人”,即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围绕乡村教师教学胜任力、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策略、关怀型师生关系等问题展开了颇有见地的剖析。同时,该书还围绕当前乡村学校数字化资源开发、城乡学校校际联合教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该书跳出了将乡村教育仅仅作为教育理论应用的惯习思维,而是从乡村教育现实问题中探寻内在的、根本性的乡村教育理论和路径。

        作者运用动态化的研究思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乡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路向。对于乡村教育而言,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是首要的逻辑前提。该书立足于当下但又不囿于当下,在总结乡村教育“离土化”“边缘化”等问题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上预测了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势,即重建乡土社会、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当地教育特征、发展民办乡村教育等趋向。

        李森教授和张鸿冀教授潜心治学,牢记教育研究者的使命,在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未来与现实“三统一”的基础上,完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研究》这一力作,它将成为乡村教育研究历程中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之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