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香港作家钟晓阳首度来京与读者交流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1月06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停车莫再问——钟晓阳小说三部曲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专程从香港来到北京的作家钟晓阳在现场表示,从事写作三十余年,这还是第一次在北京做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因为我的《停车暂借问》《哀伤纪》《遗恨》这次同时在内地出版,我的读者都是爱书、爱文学的人,觉得真是应该来跟大家聊一聊”。

        早在1990年以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成名于港台地区,进而为更多内地读者所知的钟晓阳素来低调,极少在公众面前亮相,她也不算多产,但还是因作品的独特风格与上佳水准始终在华语文学界有其一席之地。富有戏剧性的是,在1997年出版诗集《槁木死灰集》后,她曾有十年不再发表作品,直到2007年,在《明报》开专栏重新写作,此后佳作不断。此前,她的三部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哀伤纪》《遗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由新经典文化同步引进推出,其中《停车暂借问》写于她十八岁时,《哀伤纪》《遗恨》则是在其早期作品《哀歌》《遗恨传奇》基础上,于2014年至2018年或续写或推倒重来,以全新的长篇小说形式问世。

        自小阅读过大量中外文学名著的钟晓阳偏爱中国古典小说,作品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张爱玲影响,还曾与张爱玲书信往来,交流写作话题。包括上述三部作品在内,她的文字风格细腻、敏感、华丽,对人性的不同侧面、情感的幽微变化皆有深入而传神的表达。生于广东、长在香港的她在《停车暂借问》中以东北为地域背景,从风物到人物语言皆鲜活到位,这源自她少年时代曾随母亲回到母亲的东北家乡,“我在写小说之前,就是个听故事的人,听妈妈讲她的故事”。而《哀伤纪》《遗恨》的故事背景则在旧金山、香港,但终归书写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普世的情感,有浓郁的凄美和沧桑感。“有读者曾经问我,你对爱情和婚姻悲观吗?我倒不觉得,爱情和婚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身处其中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我会把所见所闻,我周围的人和发生的事作为素材,在我脑子里成为故事,然后跟着感觉去写。写的时候是无意识的。”她说,她之所以给人内向寡言之感,是想多些时间读书,想待在书本的文字世界里。除了小说,她也写诗、歌词、散文,参与电影编剧,但她在活动现场强调,“那些都只是客串,最喜欢的还是写小说,以后也还是主要写小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