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三维范畴动态交织 凸显中国美学文脉

    王艳荣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23日   08 版)

        日前重读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复老师主编,集诸位中青年学者合力完成的三卷本《中国美学范畴史》,感想颇深。这洋洋洒洒150余万言的内容涵盖了自先秦至清末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和人文发展脉络,信息含量巨大。作者旁征博引,引用素材十分丰富,探讨了众多理论与实证问题。关于范畴、定义、术语、命题及其群落的解读娓娓道来,又极具逻辑性。安徽师范大学的乔东义教授曾指出,在这些内容的相互碰撞、对应、交叉、渗透、衍生和嬗替中,相关概念、理念与意涵得以生发和深入。本书作者秉承严谨的考据实证精神,对诸多复杂而繁难的问题作了提纲挈领而又深入浅出、大胆假设而又持之有据的研究论证,力求历史与逻辑的辨证统一,并体现了“历史优先”“回到文本”的治学原则。

     

        中国美学是一种“范畴美学”。作为国内第一部中国美学范畴史,正如主编在导言中所说,本书的主题是:“中国美学范畴史,是一个由‘气、道、象’所构成的动态三维人文结构,由人类学意义上的‘气’、哲学意义上的‘道’与艺术学意义上的‘象’所构成。这三者,作为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本原、主干与基本范畴,各自构成范畴群落且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中国美学范畴的历史、人文大厦。”

     

        本书建构了中国美学范畴的动态三维结构,从美学范畴的角度,以宏大的文化哲学视野,通过跨文化美学研究视角,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展开中国美学发展史的描述和论证。具体地说,全书分三卷:第一卷主要内容包括:天人之学与先秦美学范畴的酝酿、心性之学与先秦美学范畴的酝酿,以及宇宙论与秦汉美学范畴的酝酿。第二卷主要内容包括:玄、佛、儒三学趋一与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的建构;诗性、思性兼伦理性与唐代美学范畴的建构。第三卷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美学范畴的充分展开(宋-明);中国美学范畴的终结——清代尚实美学范畴的完成。

     

        与古代欧西文化相比较,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更多地呈现出生命特色,其诗性的强势与葱郁,是中华之伟大生命力的辉煌日出,由此体现出的原始混沌、天人合一的诗的体悟、象的观照与道的超越。但这不等于说,中国古代文化不具备其本在的思性的特质。否则,以理性形态面貌出现的诸多哲学、美学范畴何以产生?中国古代文化固然以生命为旗帜、为底蕴,却也不排拒知识与思性之本涵。仅仅是这一文化本涵,一般地融渗在对生命的领悟之中罢了。中国古代文化,是诗性与思性、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生命之气与知识之思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本书认为,由“气、道、象”所构成的这一三维结构,确是中国美学范畴史的基本结构。这一基本结构的内部矛盾运动,推动了中国美学范畴史的向前发展,构成其不息的文脉历程。

     

        本书从美学范畴的视阈出发,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并以此展开中国美学发展史的描述和论证,具有重大的学科建设意义,并有助于破除中西方某些学者认为中国“有美无学”的偏见。主观上,本书作者并未刻意追求构建所谓的“完备体系”,但客观上随着其独到观点和创构的阐发,已不期而然地建构起一种自成体系、逻辑自洽的美学范畴经络系统。另外,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沉浸于自己的逻辑世界中沾沾自喜,而是对有失公允的片面“逻辑主义”保持了应有的警惕和审慎态度。因此,在研究具体美学范畴时,在整个美学范畴体系展开的过程中,本书都密切地结合文化哲学语境和艺术史发展来论述。对具体美学范畴的意义确定,除将其置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的历史长河之外,还通过微观实证阐发其精神亮点。因此,虽然主要论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问题,本书潜在的跨文化美学研究视角却体现了作者放眼世界与未来的目光和胸怀。极强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使本书无愧为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