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16日   01 版)

        读书报10月图书推荐榜

     

        (详见9版)

     

        学术刊物的日常与诗意

     

        说实话,最近二十年,想办“思想文化评论”的人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只有《读书》一家屹立不倒,至今还能叫好又叫座,继续为读书人提供窗口,并为三联书店贡献利润。除了编辑很努力,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品牌效应——很多读书人怀念,不少学校也把它当作核心期刊。因此,即便他们也曾在是否转型的问题上犹豫过,包括文章是否加注释,是否开列作者单位(以便检索与统计)等,最后还是挺住了。至于其他同类刊物,如上海的《书城》以及长沙的《书屋》,都编得很用心,质量也不错,但读者就是不多。经济上长期无法自立,惨淡经营,能坚持多久,那就很难说了。相对而言,学术期刊(集刊)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因有政府或大学的经费支持,可以继续刊发专深论文,不必考虑读者、印数或广告。当下中国最为活跃的“思想文化评论”,其实是在自媒体,而非公开出版的报刊。即便《读书》《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文汇学人》,也都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调整了办刊策略,逐渐往知识普及、审美及生活趣味转。面对这种局势,《社会科学论坛》若还想走“思想文化评论”这条路,能走得通吗?

     

        (详见13版)

        怎样学写古诗词:词别是一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先学词,词写好了却未必能写好诗,但反过来先学诗,诗写好了再学词,词一定写得不错。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词与诗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它们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有不同的学习门径,能写好诗的,未必能写好词,反之也一样。而能诗词兼擅的,一定是他对诗词两体都下足了工夫,都经过对典范作品的认真摹习。有些人以诗见长,词则稍逊,乃是因为他学诗比学词用力更深,有些人词胜于诗,也不是因为他先学了词,再去学写诗,而是因为他的性子更喜欢词,于学诗工夫下得不足。所以,初学者学诗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情和情感需要,选择是先从学诗开始还是先从学词开始。历史上有一群人,不大瞧得起词,认为只是文人在宴会上的即兴游戏,又或者只是言情的小道,不能像诗一样言志载道,所以把词叫作“诗馀”,意思是诗衍而为词,词已经是诗的末流了。其实词的长处正在于其善言情。王国维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这种文体,有着与诗完全不一样的体性要求,又何必定要持着诗的标准来衡量词呢?

     

        (详见15版)

     

        汉德克和托卡尔丘克:十个关键词

     

        57岁的波兰小说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zuk)与七十六岁的奥地利后现代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同时但分别获了2018年和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托卡尔丘克和汉德克将各得奖金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51万元。像往年一样,我们透过十个关键词,看看他们的作品和人生。

     

        (详见4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