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

    真实的大明首相高拱

    马振方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09日   05 版)
    高拱(1513-1578)

        十多年前,为评历史小说奖,笔者集中阅读了多部严肃的历史小说,为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勃兴和繁荣而欣喜,也为个别作品悖逆历史,厚诬或粉饰高拱、张居正等多个明代历史人物而抱憾,并为此写些评文参与论争。

     

        今年年初,友人从河南打电话告我,有位叫郭宝平的先生最近出版一部历史小说《大明首相》,大体是按历史记载的真实情况写高拱的,要我关注。我听了精神为之一振。两个月后,案头有了这部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去年11月出版的130多万字的三卷大作,我便时而拿起读两三章,越读越放不下,终将全书读完。在此谈点读后感言。

     

        一,这是一部极具历史性的当代历史小说。

     

        我曾对历史小说做过这样的表述:“以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这样的历史小说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所谓历史性,核心是历史真实性。在我读过的历史小说中,《大明首相》的历史性甚为突出。它以隆庆年间大学士高拱为主人公,张居正、徐阶、海瑞、俺答汗等好多人物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作品着重描写首相高拱在两年半的主政期间只争朝夕、励精图治的重要事功。可以看出,作者为此做足了功夫,查阅过大量史料。平定西南的“安氏之乱”、对蒙古俺答汗封贡互市、晋升殷正茂评定两广、任用张学颜经略辽东、处置安庆兵变、推进漕政革新,以及改革吏治、肃贪反腐,都是在基于史料、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引人入胜。各个事件总体具有无可争辩的真实性;情节、细节和具体场景多由史实和合理想象自然构成,大都给人以形象逼真的可信性。这正是我所期盼的用现实主义方法和传神之笔写出的具有高度历史性的小说佳作。

     

        像高拱这样笃信“相天下者无己”的首相,百年不出一个。可他两次入阁,不到四年时间,竟被两次赶出朝门。前一次是被政见不合的阁揆徐阶利用其某些性格弱点“挤排以归”;后一次则是在其主政大有作为之后,被香火盟友张居正与大宦官冯保互相勾结,利用十岁小皇帝万历年幼之机,将他驱逐“回籍闲住”。两者都有颇多的史料与章奏为凭,后者还有高拱所写的相当详尽的《病榻遗言》以为佐证。《大明首相》充分运用了这些文字材料,将两次被逐写得凿凿有据,历历在目。特别是后一次被逐,参照《病榻遗言》,把张、冯勾结逐高的阴谋一幕幕据实展示,将近四个半世纪前那场震动朝野的政治风波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历史性之强在我读过的历史小说中无与伦比。

     

        吴趼人在《历史小说总序》中说:“使今日读小说者,明日读历史如见故人”笔者反是:往昔读些明史,今读《大明首相》如见故人。

     

        二,这是一部创造历史人物得力而成功的历史小说。

     

        主人公高拱,对不了解明史的读者比较生疏,多是靠历史小说《张居正》初识其面。但那里面的高拱是凭空虚造的反面人物,与《大明首相》中正面而杰出类乎真实的高拱黑白分明,判若两人。那是大搞阴谋诡计,排挤香火盟友,“一定要把张居正赶出内阁”的高拱;是保护、包庇大批贪官门生,结党营私,破坏张居正吏治改革的高拱;是在作者滥造穆宗崇道炼丹的描写中大耍迎合与反对两面派手法的高拱;是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为“讨好李贵妃”,主动向后宫拨银二十万两给嫔妃打制头面首饰的高拱……一句话:是身为首辅而祸国殃民的高拱。展开《大明首相》,高拱完全是另一种人,从始至终,他都是不计私利一心谋国的朝廷栋梁。出场时他还是礼部尚书,见到纳贡的外国人未能被嘉靖皇帝及时接见而卖货于街头,他就排除各种烦难,不顾得罪多位官员,为四夷馆招收译字官,表现了强烈的担当精神。其后入阁,与来贺的盟弟张居正推心置腹,以“忠诚、无私”砥砺共勉。入阁之后,虽处“末辅”地位,却不做“伴食宰相”,在边防、海运、实政多方面积极建言,屡与无所作为的首辅徐阶发生冲突,多有争执,终被徐阶利用言官将他赶回老家。三年后,他被穆宗朱载垕召回内阁兼吏部尚书,首辅李春芳安于“伴食”,高拱成了实际的首辅,在穆宗极度信任和张居正积极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平边乱、除弊政,开新局,“忘怨布公”,弃旧图新。他将前内阁判定的贵州彝族安氏之乱由反叛朝廷改正为彝族内部纷争,从而平息了一场错误而不必要的讨伐战争;抓住俺答汗之子与其父矛盾激化前来请降之机,与北方多年劲敌蒙古右翼俺答做成长时期和平相处,对大明纳贡称臣的封贡互市;他大力支持虽传有贪名却颇具方略的殷正茂进军云南,最终平定了祸乱古田数十年无人抵敌的韦银豹割据势力;在改革因循弊政,打击贪腐官僚,改善漕粮北运,解禁东南沿海,促进商贸改革等诸多方面,高拱都尽了最大努力,有些方面成了继任者张居正改革的先声。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废寝忘餐,全力以赴,以振兴大明为目标,直到张居正读出事先由他拟就的驱逐高拱“回籍闲住”的皇后与万历小皇帝的“圣旨”为止。作品将内阁首相这种少有而极真实的忠诚、报国的奋斗精神,连同其自负、焦躁、轻信等性格弱点一并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如火如荼,跃然纸上。难怪三十年后,作者让年已不惑而醒悟的万历皇帝在为墓木已拱的高拱平反昭雪加封时说:“高拱大有功于国家,大有功于朝廷。”“朕若得高拱这样的元辅,何至于此。”并在圣旨中罗列其“锐志匡时,宏才赞理”“慷慨有为,公忠任事”的诸多功业,赠为太师、谥曰文襄,并命礼部特进其为光禄大夫。

     

        作品另一个得力而成功的人物形象是张居正。他很像历史上的张居正,却又超越史书展现的那位历史人物。在高拱即将入阁之际,他与高拱共同回忆十六年前两位忧国忧民的翰林院编修在俺答大军围困京师之夜,跪地共结香火之盟:“相期以相业”,“为万世开太平”。后来两人果然为相,在俺答封贡互市,提拔殷正茂平叛,除弊政,促改革等多项措施中,他大都配合高拱,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在他维护其老师徐阶纵子欺民、称霸一方,从而接受徐家或他人钱财时,高拱自然持反对态度,但并未予公开揭露,两人的盟友关系直到张居正勾结冯保,赶高拱回籍,表面上都还维持。这也基本上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他配合冯保利用王大臣案陷害高拱,由于最后未能得逞。两人的友情仍未破裂。小说写张居正在高拱下野之后,两次到新郑探访老友,也大体合于史书所载。作品描写张居正,无论与高拱同心相契,友好合作,还是貌合神离,密结冯保,乃至毒布谋害陷阱,都从容、沉着、机敏、稳健,两面手法用得十分圆熟,成就大事而不露声色,与高拱把一切都摆在脸上别同霄壤,甚似史书上的张居正。这是一个性情、心地都有明显发展、变化的人物,而高拱则是始终如一的定型人物。张居正与高拱的命运悲剧也恰是两人的性格悲剧。

     

        此外,作品还写了徐阶、李春芳、郭朴、赵贞吉几位阁老,海瑞、殷正茂、魏学曾、曾省吾、张四维等内外大臣,蒙古汗俺答、其幼妻(外孙女)三娘子、汉奸赵全,以及冯保、邵大侠等人物,可谓各有特性,真切可感。特别是四位阁臣,加上高拱、张居正两位,同为内阁大学士,各具鲜明的性格特征,毫不雷同。这也是依照历史真实为根基所结的小说艺术之果。只有那个虚构的珊娘,费了作者许多笔墨,却是高拱形象并不需要的多余人。

     

        《大明首相》还是一部文字平实的历史小说。作品多写阁臣、朝官的往来交谈,“官话”较多,须杂用一些浅近文言或奏疏原文。作者是在追求尽量使语言合于各种场合和人物的身份,从而以平实的文字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也大都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发挥了如实表现的效果。但文言和文件在某些章节中参用较多,不能不影响作品的通俗性和可读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