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乐见戏曲选修课成为“抢手货”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9月25日   19 版)

        周三下午,清华大学的蒙民伟音乐厅里弥漫着浓浓的京剧味,教室里时不时传来咿呀的丝弦与清脆的锣鼓声。新学期伊始,《京剧表演史论与生行艺术实践》及《旦行艺术实践》如约开课。在一学期课程中,60位选课学生将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练习唱腔、指法与形体动作,并在期末汇演中表演《定军山》和《天女散花》。在全国,像清华这样开设戏曲公共选修课的高校不在少数,这些课程是学生争抢的大热门。(9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校戏曲选修课热到什么程度?上述报道称,中国人大孙萍教授开设的《国剧艺术大观》只有120个课容量,但选课系统的候补名单里有三四百人;武汉大学易栋老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京剧历史与审美导引》《戏曲审美导论》《中国经典昆曲赏析》等通识课,每门都非常抢手;四川大学丁淑梅老师开设的戏曲课程《中华文化》很受欢迎,学生们说“被抽中需要运气”……高校戏曲选修课成为学生间的“抢手货”,这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好现象。

     

        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戏曲传承。戏曲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辉煌灿烂。千百年来,“凡有井水处,尽皆有戏曲”,不知醉了多少人的心,迷了多少人的眼。只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各种新兴艺术对戏曲造成猛烈冲击,导致其陷入危谷,戏曲传承就成为当今从政府到戏曲院团、从学校到社会的历史使命。戏曲传承一是社会传承,二是学校教育。高校开设戏曲选修课,使之闪耀艺术光辉,就是在承担学校教育在戏曲传承上的重要责任。

     

        更多高校应在戏曲传承上发力。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2017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加强戏曲通识普识教育,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些高校开设戏曲选修课,自然就是对这些要求的落实,期待有更多普通高校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戏曲通识教育。

     

        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高校美育。有论者指出,戏曲是一种载歌载舞、说表并重的艺术形式,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社会风尚、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和政治理想。因此,戏曲教育是高校美育的重要范畴,对大学生来说,戏曲教育是一种更加富有情感的教育,让他们在传统艺术熏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中,激发对美育各元素的兴趣和接受张力,甚至是综合运用能力,对大学生能起到审美心理建构、审美价值定向、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

     

        更多高校应在以戏曲促进美育上开展行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相关意见,提出要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高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因此,高校戏曲课程不宜再面向爱好者开设,要进一步扩大课程覆盖面,让零基础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戏曲教育。上面提到的高校戏曲选修课,就多是零基础的学生在选修。

     

        当然,高校戏曲选修课不宜仅依靠学校老师授课,完全可以让戏曲名家走进大学课堂。在某高校邀请戏曲名家开设的戏曲课堂上,讲戏曲文化、看视频录像、听名家唱戏、跟名家学戏,讲得很生动,唱得很悦耳,还和学生互动,学生上这样的课甚至就是艺术享受,怎么不会收到良好效果?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