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刘国正的语文人生

    顾之川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9月25日   03 版)

        刘国正,笔名刘征,1926年生,北京大兴人,当代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书法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等。出版有语文教育、诗词、杂文等著作40余种,其主要论著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他出版的八卷本《刘征文集》里。为了表彰他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成立30周年时,曾授予他“中学语文终身成就奖”。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刘国正“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著名诗人作家贺敬之、柯岩夫妇说,刘征是“我们一向尊重的人民的诗人、作家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刘征“多才多能,人称之为杂家,由杂家进而为大家”;“我敬重他的诗文,更敬重他的为人”。教育家韩作黎说,“刘国正是一位大好人”。

     

        国正先生1953年由北京八中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直到1990年正式离休,在人教社工作30多年。因此他对人教社怀有深厚感情,认为这里是他成长的摇篮,也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曾在叶圣陶先生指导下,长期主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主编或指导编写的语文教材上百册。在语文教育界,他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新一代的旗帜性人物。在主持语文教材编写和中语会工作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全面、系统而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在继承中求创新,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体现了语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他提出,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既要“实”又要“活”,要联系生活,扎实、活泼地进行语文教学,等等。他的这些理论观点,在语文教育界影响很大,曾惠及无数师生,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诗词、杂文及书法创作,在文学艺术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与臧克家等诗人是诗友,与沈鹏、欧阳中石等书法家过往甚多,与音乐家王洛宾是在北京八中时的同事。他的诗词、杂文等作品,记录了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情感充沛,溢于言表,表现了一代诗人对中国教育出版事业的深厚感情。

     

        国正先生既是我在人教社的同事和忘年交,又是全国中语会的领导和前辈。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得以与先生相聚甚多,亲聆謦劾,如沐春风。亲炙其人其学,耳濡目染,春风化雨,获益良多。彼此均欲罢不能,其乐融融。前几年,我曾写过一篇《试论刘国正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我与他交往中的点滴体会,从他形成语文教育思想、编审语文教材、领导全国中语会等方面,论述了他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文章发表后,受到语文教育界同仁们的肯定和好评。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进一步学习他的著作,研究他的语文思想。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我总希望能有机会好好读一读刘国正这本“心灵之书”。

     

        有一个时期,由于工作原因,我曾阅读过上百本人物传记,读得多了,不知不觉,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自己也试着写一部人物传记呢?写传记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值得写”,即传主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其思想、人生阅历对一般读者具有一定启示、启发与启迪意义,有写作价值,也应该写;二是“能够写”,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对传主非常熟悉,对其人生轨迹及事迹有着充分了解,最好还要满怀敬意,才具有写作的基础和条件。这样,我自然就想到了既熟悉又敬重的国正先生。

     

        国正先生离休后,仍然一如既往关心着语文教育。从工作来说,担任人教社咨询委员,中学语文教材顾问,指导语文教材编写;继续领导全国中语会,指导着中语会工作。从个人兴趣来说,一是著书立说或应邀外出讲学,引领着全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传播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二是从事文学创作,而且佳作不断。三是发展他的个人爱好,书法、旅游和收藏等均成就卓然,可圈可点,不仅丰富了他的非凡人生,也展现了一位语文教育家的多彩晚霞。

     

        近年来,为了生活更方便,他们老两口搬离了在北太平庄的人教社宿舍,辗转于京郊各养老院,颐养天年。不管他们搬到哪里,总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与朋友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因为是老朋友,相见无所羁绊,彼此心照不宣。往往清茶一杯,天上地下,无所不谈。每与相见,宾主尽欢。记得他们住在阳台山养老院时,我和顾振彪先生去看望他们,远望群山连绵,郁郁葱葱。院内花团锦簇,果实累累。我提出要为他写传,老两口非常高兴,说一定要全力配合我的工作。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口述注意事项和录音笔,并与他们约定:可回忆往事,可讲述见闻,可抒发感慨,可皮里阳秋。季羡林先生有言:“人生在于不圆满”“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既守护善良,也坚守原则。我们以此作为本书的写作原则。

     

        国正先生如约完成了口述录音,我又请《语文学习报》任飞帮忙,把他的录音转换成文字,并作了初步整理,这大大减轻了我的前期采访和资料准备工作。按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应该全力以赴,投入到这部传记的写作中了。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几年,语文教材先是“一纲多本”,竞争激烈,后又回归“部编”与“统编”,初中、高中、新疆、体校、盲校等各类语文教材编写任务繁重,还有不少其他事情牵扯进来,为国正先生写传记的事就这样拖了下来。当初的承诺实在无法兑现,以致我每次去看望他时,都怀有深深的歉疚。

     

        2014年,广西教育出版社提出策划一套“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口述实录”丛书,意在抢救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历史资料,填写当代语文教育研究出版空白。柳斌先生为丛书顾问,我忝为编委会主任。因为这套丛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我当然义不容辞。这时,内子钟涛教授提醒我,你的《刘国正评传》不正好可以列入这套丛书吗?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这部传记拖了这么久,我也即将退休,正好可以乘此良机,完成我一项久未了结的“夙愿”。于是,这部搁置已久的《刘国正评传》,就很顺利地列入《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口述实录》丛书。我按照全套丛书的体例要求,增补提问,完善内容,充实细节,修润文字,终于完成《教师·编辑·作家——刘国正语文人生》。

     

        我曾在《试述刘国正先生对语文教育的贡献》中写道:

     

        201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刘国正先生出版了《刘征文集》八卷,他的夫人李阿龄老师在续编三“后记”中所说:“他身体很好,写作热情不仅不减,反而诗兴更浓,曾自称‘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我们虽已进入高龄,但这种独特的养老方式还要继续下去。”冯友兰88岁时曾给同龄好友金岳霖写过两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愿以此文为先生寿,“相期以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