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冯舒、冯班仅为一介布衣,以他们的身份和学术影响力要想在诗坛搞些名堂,不免有些剑走偏锋。

    布衣文人的学术构建

    詹福瑞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9月25日   11 版)
    《冯舒、冯班诗学研究》,周小艳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76.00元

        小艳2010年考取我的门下,入学之初即与我积极探讨博士论文题目,最终选定饶有意味的冯舒、冯班为研究对象。冯舒、冯班是为兄弟二人,早年曾共拜于钱谦益门下,也是“虞山诗派”的中坚力量。兄弟二人虽与钱谦益相交甚深,钱谦益困系牢狱之时冯舒还曾奔走相救,并受牵连入狱,但二人的诗学旨趣却与钱谦益相左:钱谦益博取兼唐宋之余,取径宋诗;冯舒、冯班则以晚唐、西昆为圭臬。相左的诗学旨趣不仅导致师徒关系一度紧张,以致于冯舒蒙受冤狱之时,钱谦益竟无只字片语;同时也导致“虞山诗派”分作两途。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诗学取向上二人背离了钱谦益的路数,但学诗、作诗、传诗之法却与钱谦益并无二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激烈和偏激些。当然这也与二人的身份地位有关。不同于钱谦益内阁尚书的政治地位和四海盟主的学术地位,冯舒、冯班仅为一介布衣,虽早年追求于功名,在明清易代之时愤而弃之,终身落寞于贫贱之尘。所以,以他们的身份和学术影响力要想在诗坛搞些名堂,不免有些剑走偏锋,又加之二人桀骜狂狷的性格特征,更是难容于时俗,或坐于席间而大骂,或伫立门前而自哭,人多以痴狂目之。但他们偏激的言辞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收获了很多追随者,冯班的《钝吟杂录》至今亦读者不辍。同时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布衣精神,即“虽为一介书生,却胸怀济世之志,自任当世之责,平交王侯,蔑视权贵,循道践义,安贫守节”(《布衣及其文化精神》,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虽然他们渴望功成名就,建立不朽的永世大业,但在国难危机之时,他们更看重道和中国文人的操守,弃场屋坠布衣就是他们为明王朝所作的坚守。

     

        一同于狂执的性格,二人做学问的路数也是偏“笨”的,坚持一切皆从文本中来,从最基础的抄书、校书开始做起,然后汇集融入诗学观点的评点。二人在抄书、校书、评书时一以古本为准,甚少随意涂改,体现了严谨的学术精神,因此二人抄校的古籍不仅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收藏的热点,也成为众多藏家判定版本优劣的依据,客观上为善本图书的保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二人以文本结合诗论传播诗学的推广方式也很具有研读意味。纯理论的推广过于抽象,不太好操作实施,结合文本之后以诗代论,以论作诗,不仅易于上手,也可借助文本的推广扩大诗论的影响,同时对文本的推广也具有积极意义。

     

        小艳的论文充分把握住了冯舒、冯班的性格特征、诗学特点和诗学传播方式,对冯舒、冯班的诗学理论、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很多精辟的论点。同时也看到了冯舒、冯班破而有余、立则不足的局限,并没有一味地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叫好。而且小艳也沿袭二人以“笨”功夫做学问的方式,撰写论文之初,即远赴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查阅资料,国家图书馆更是她长期驻扎之地,几乎摸遍了冯舒、冯班诗文集的所有注、评本,以及冯舒、冯班抄、校、评的所有版本,并以此为线索翻阅其他学人的抄、校、评本为判定冯氏本的版本价值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