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费阅读到花钱“追更”,消费者正在读书类APP“诱导”下,逐渐接受付费阅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达254.5亿元,六成数字阅读用户愿意为电子书付费(经济日报2019年8月12日)。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新习惯。因存储量大、成本低廉、携带方便、产品丰富等优点,数字阅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近年来,信息化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数字化阅读接触率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文化生产正大规模向网络迁徙。
“数字化阅读包含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方式。对比拿起一本书或一份报纸,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便携性和可获得性,逐步取代纸质阅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分析,“这既源于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人们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拥有整段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传统社会‘田园牧歌’式的阅读环境正急遽消失。”
由北京师范大学、韬奋基金会等联合举办的“媒介融合背景下韬奋精神与出版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发布了《网民看出版: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取图书信息渠道”上,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已超过了“周围人”和“报纸、电视、广播”的传统推荐方式,而出版社等自建网站、当当网等图书销售网站、微博等也为读者了解图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报告据此提出,出版工作者要树立起“互联网+”的思维,即像出版业这样的传统行业要同互联网进行“优势互补”式和“融合互动”式的合作。
随着电子技术日渐普及,网络阅读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代人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加快,他们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阅读,会让他们找到阅读的惊喜。尤其是网络阅读能提供信息检索的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阅读信息,比如在查找资料时,不用像读书那样,非得阅读全书或大部分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近年来,图书价格居高不下,大部分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相比而言,电子网络图书不啻为一种便宜快捷的阅读方式,如一份大型日报一年的合订本完全可以全部刻在一张光盘上,这无疑为读者节省不少费用。
面对网络发展给出版业带来的压力,著名作家王蒙曾表现出格外的乐观:“网络仅能提供扫描和浏览,我们精读、细读、钻研、深读还是离不开纸质的书籍。事实也证明,在网络上有所反映的书籍,其纸质书往往更被读者所喜爱,都会争相购买和阅读。所以,我认为网络的发展不一定就是负面的,也能正面地帮助出版行业的发展。”因为,全民的阅读情况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文化素质。
数字阅读略胜于传统纸质书,两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对于网络阅读的兴起,必须客观公正地评判,理应在电子阅读和图书阅读之间有一个正确的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尽管网络阅读通常会采用鲜艳的色彩、突出的插图甚至以音乐搭配来刺激读者的感官,更适合于快速阅读;而图书阅读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和思考的机会,一本好书需要细细地阅读,慢慢地品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图书市场规模达到1510亿美元,我国图书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二,达到187亿美元,但我国电子书去年的收入仅为48多亿元。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人的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伴随着多媒体和信息爆炸时代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阅读或文字阅读,而是把阅读伸展到了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在网络阅读的兴起。但人们在为网络阅读兴起欣喜之余,并不该疏忽国民图书阅读率的下降,因为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是有很大不同的,传统的图书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虽然现在不少图书的内容变得浮华娱乐,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虽说,网络阅读难撼图书阅读,但面对阅读连年下滑的局面,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应有必要采用相应方式,对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切实营造出一种浓烈的科学读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