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8月28日 星期三

    走进中国声谷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8月28日   17 版)

        人工智能写作,多么熟悉!置身其间,才感觉如此陌生。

     

        在合肥,本报记者走进了中国声谷,大量新鲜的高科技知识扑面而来,似乎一下穿越到未来世界。

     

        声谷

     

        中国声谷是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AI)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它在教育、医疗、服务、汽车、家居等领域孵化培育的130多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已走进了市场,产品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大数据算法、语音识别与翻译、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海洪一直想开发一种产品,能够帮助人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更轻松、更智能、更高效。几番试验,他选择了鼠标。

     

        鼠标的交互方式为平面化,而语音的交互方式是穿透式,鼠标和语音的结合,瞬间完成看到什么点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对着鼠标就可以出口成章。

     

        而在微信小程序“公文智能写作”中,只要输入想写的主题和方向,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文章:讲话致辞、思想汇报、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述职报告……就连“辞职信”都有模板。根据需求对文章稍加修改,繁复又模式化的文稿即刻完成。而且,随着语音识别性能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写作,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由机器人采写的现象也已经出现。

     

        说不出是惊喜还是悲哀。这是否意味着相当多的行业倒闭,人员无所事事甚至面临失业?

     

        早有先知先觉者回答了这些疑问。一百多年前,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作品中,就提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他预言,未来的人类社会中,机器人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一部分人类的智能将被它们所取代。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博士的观点是,不必恐慌科技的发展,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人处理越来越多的简单重复劳动。

     

        他说,AI产品帮助更多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形成人机耦合的新模式,而不是替代人类。所以,人机协同、人工智能+行业,才是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是社会伦理发展的要求。将来人工智能助手帮我们解决诸多基础性工作后,解放人类去做有创意的事情,每个人与众不同,才能创造更多想象不到的奇迹。

     

        创业者黄汪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70后黄汪,是华米科技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1998年,他放弃高薪从华为辞职,转战合肥创业。2009年,黄汪组建华恒电子科技公司。我国第一款量产的平板电脑智器Q5,就是在他手上诞生的,这比后来火爆的苹果平板电脑还要早10个月。

     

        “2013年是我创业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由于受全球智能手机的影响以及公司发展资金的短缺,我们的平板电脑业务发展受阻,公司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黄汪对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充满感激,“创新贷为公司解决了资金缺口,省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等部门都给予了很多政策扶持,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

     

        2013年底,小米掌门人雷军向黄汪抛来橄榄枝。2014年初,华米科技获得了小米科技和顺为资本的联合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唯一一家聚焦于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公司。研发设计的小米手环等创新产品一经发布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举改变了国外可穿戴产品垄断中国市场的格局。

     

        创业者刘海峰

     

        2008年,刘海峰入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专业,曾获第31届“郭沫若奖学金”,这是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2013年,刘海峰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硕博连读。得知学校有类脑智能方面的产业化机会,刘海峰毕业后毅然择回到合肥。

     

        他对科大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竞争类脑技术,我们必须把原创核心技术握在手里,引领布局。同时,科大的前沿技术必须要落到产业化上,在实践中成长,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也为学子们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2017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筹建的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合肥挂牌成立,刘海峰担任该实验室产业化负责人。2017年9月,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刘海峰担任董事长兼CEO。

     

        中科类脑公司将以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依托,推动脑认知、类脑信息处理、类脑芯片、类脑机器人等类脑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同时作为国内领先的类脑智能产业支撑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者、产学研用的纽带,促进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迭代创新。

     

        创业者刘庆峰

     

        199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刘庆峰带着自己的18位同学建立了科大讯飞。由于缺少经费,他们就蜗居在出租房中搞研发。历经种种困难,终于得到了合肥市的资金支持。在合肥读书,在高新创业,中科大成就了刘庆峰的团队,科大讯飞也带动了这座高校和这座城市腾飞。

     

        创业之初,科大讯飞就立志“中文语音要由中国人做到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201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安徽省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部省双方专门成立语音专项,为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2016年2月,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声谷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科大讯飞居于中国声谷“一核两区多园”发展规划中“一核”的中心地位,并作为龙头企业助力声谷发展。

     

        刘庆峰说核心是源于初心的热爱,“科大讯飞人最早的基因里就有对创新的追求,就有用创新改变世界的不可遏制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