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时节,梅风拂拂。薛龙春老师有情,转来白谦慎先生的墨札,由其题签的六帧书名,清隽端庄,为“开卷书坊”第八辑增添一份厚重的墨韵。董宁文老师欣喜之余,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幅多年前所作水墨画以贺,题名为“轻舟已过万重山”。
先前也只听董老师淡淡提及,说不一定成,没想到一段翰墨缘却悄然落实。严晓星说佩服董老师能同时做这么多事,还能不慌不乱,有始有终,不是虚言。
如此投缘,是因“开卷”丛书的书香墨韵,总有一种气息相通。“开卷书坊”第八辑依然是汇辑文人书事,传播书香文韵。在暑浪滚滚之际,听六位息息相通的读书人谈书论往,实为己亥新秋一件有益身心的清凉事。
立雪虽无缘,程门可窥微。金陵雁斋,最是书香能致远,徐雁先生借《转益集》一书怀师念友,回忆有缘面谒并亲炙的文坛学界师长,其中有“中国书评之父”萧乾,古典文学家程千帆,还有历史学家吴小如、邃谷老人来新夏、海宁文贤陈伯良、诗人余光中、书话家姜德明、北大教授朱天俊、中华书局总编傅璇琮、北大学者钱文辉、武汉学者谢灼华、苏大学者潘树广、西安学者李高信、湖州文贤徐重庆,共计十四人。作者谨将其中的一些难忘往事写出来,足以了解到二十世纪文教中人的某种精神风貌。既追昔,又抚今,于读书人颇有薪火相传之意义。
《文学报》资深编辑李福眠老师购书淘书,浸淫书林日久,历睹书林陈事,温煦融畅,混混雅致,老派读书人风味可想。《疏林闲览》书中所谈,既有张佩纶之藏书,也有陈苍虬经眼之眉批,还有李鱓的题款、鲍臆园的手札……人文学者、耆宿硕儒,纷至沓来;文史丛谈、艺林撷趣,不一而足。《石涛题画录》,脱却风流开秀色;《屑玉丛谈》,清和恬寂……书札散稿、纸墨金石、官话指南、乡会墨谱、字典考证、旅行散记、奏折代序、未刊书目、吊脚痧方……内容纷繁厚重,文字古雅有味。虽是滚滚红尘中的随性书札,却有史有识,有情有趣。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犹如波澜壮阔的多姿画卷,其中映现着无数星光灿烂般的杰出人物。忠实地反映这些杰出人物及其生活的时代,是历史学家、传记作家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罗银胜先生笔下的王元化、贾植芳等人都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成果,王元化的新启蒙的学术与反思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巴金、杨绛先生是文坛巨匠;赵景深、朱东润、钱谷融、何满子先生是文史学者,他们都是文化名家,作者深受他们的人格、道德文章的召唤,出于对文化的敬畏,出于对文化大师的崇敬,一直在寻找机会,来推广传播他们的事迹。阅读《绝响与回声》一书,作者采访这些名家之后所写的故事,给人生动亲切的回味。书中还记有浦江清日记中的施蛰存先生、听黄宗英老人谈往事、丁玲的两本书、钱锺书先生“研究”中华服饰、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回味傅雷早年译著、杨绛之于张爱玲等文章,平实感人,颇有可读性。
中国近现代期刊事业之发达,可居世界之林。藏书家韦泱兄就自己所藏所见期刊为例,汇成《旧刊长短录》一书,所谈虽仅沧海一粟,然已可窥苍茫,气象万种。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写文凡六十篇,大都是亲聆耳闻并加以细考的第一手史料,从一九一七年创刊的《银行周报》,到一九八五年创刊的《漫画世界》,时间跨度逾一个甲子,不但写出旧刊的出版梗概,更深研所涉人物的生动细节及背景故事,读来不但益知,更见世事的沧桑,人文的温润。
金陵学者金小明老师,常在心远斋灯下漫思,他的观览随笔、编辑手记,或关注民国人物,或考索旧时文事,所论篇什,取材和感兴均于“书”字不离不弃,是以辑成《书边小集》一书。内容不仅有国立中央大学的鸟瞰照片、赛西尔·比顿的《中国影集》、童寯的现代建筑、民国时期公证新制的引入、上海别发书店拾零,还有陈梦家的佚诗、周越然集外文、周廉臣的逃亡日记、卞之琳先生的来信、胖人卢冀野、梅贻琦好饮、李一氓知味等民国文人书事。其中,探佚郑振铎“失踪”一案以及郑与徐微交往的故实,以近两万字长文写就,可为研究郑振铎提供史料佐证。
子聪先生的《闲话开卷续编》,因蕴含了大量的当代稍纵即逝的人文信息,既可作小品文,也可作为文史资料去品读,始终赢得书林读者的喜爱。作者善结文缘,这次特邀六位师友作序:邵燕祥闲话悦读《开卷》的心得,颇值玩味;钟桂松直言作者编“开卷”的开心,是一种境界;眉睫以是《开卷》的作者为荣,情深义重;严晓星说作者对普通读者也是如此的用心,可见其珍重之意;王犁坦言在并不鲜见的读书类刊物中,《开卷》不时会出现陌生的作者,这才是编辑的本事;朱航满忆起《开卷》曾为杨绛、黄裳、谷林、黄永厚、忆明珠等出过纪念专辑,是一块有情的园地,六人序文心史识,所包含的《开卷》信息量,终成为一道动人风景。
抚“开卷”八辑(“开卷书坊”第八辑,董宁文主编,文汇出版社2019年8月版),令人感慨寄意。青灯史笔,闲览书林,始终是“开卷”的人文底色。当时只道是平常,或许多年之后,于诗意的灯晕下忆起这曾有的闲读之乐,不胜怀想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