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尝试在近代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开拓者。近日翻阅邬国义教授的《王国维早期讲义三种》,很是兴奋和欣喜。
这本书是王国维先生1904-1906年间在江苏师范学堂所授《教育学》《心理学》《教授法》三种讲义的合刊,其中《心理学》《教授法》为新发现的佚著。这三种讲义虽为译述性质的作品,但它拓展了王国维的学术领域,为研究王国维早期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也是对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的补充。
这三种讲义充分体现了王国维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源头,包含了王国维独到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创见和方法,尤其是王国维先生关于“完全之人物”的教育目的观,在《心理学》中找到了理论基础,在《教育学》中找到了实施方法,在《教授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进一步印证了他教育思想的完整性、丰富性、实效性,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
“完全之人物”教育目的观启迪当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智育的发展普遍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如何平衡“德、智、体、美”这“四育”的发展,始终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王国维的思考,对我们深具启发意义。
一是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王国维非常重视体育,认为教育之方便(法)有三种:“增进其身体之生活,必由卫生;坚固其道德的生活,必由训练;长其知识,则由教授。”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强调相依相助;从三者的次序上,提出:“卫生最早,训练次之,教授又次之。”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首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活动,简单来讲就是强健人的体魄,同时也促进人的社会化,令人产生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给予生命活力和激情。因此,强化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是德育重于智育。王国维认为:“德情者,人之所以为人所不可缺者也。……若无德情,则全失人之所以为人之价值,而不免责罚者也。”我们常讲,要想做好事情,先学做人。教育应该首先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三是美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王国维对美育的宗旨、途径、特点和中华美育的精神都进行过精彩的阐释。他认为人对美丑的认知来自于人天然具有的情感判断,这种情感判断名之曰“美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因崇高而感到快乐、帮助人阻挡低级的趣味、预防人举止粗野和行罪恶之事三个方面。时至今日,王国维的美育主张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越发被教育学界普遍重视,且被赋予时代新的要求。在当下物质供应极大丰富、精神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美育作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作用愈发显得不可替代。
教学训练中的“示例”观念启迪当代教育要重视榜样的作用。王国维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方法,“今举其第一手段,即使儿童领受善,以为道德上之要件是也。善于一面示例”。也就是把“示例”作为道德教育最好的方法。“示例”即榜样。王国维提出,示范作用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学校,示范者主要是家长、教师和学友,基于此,家长和教师要保持教育的统一性。具体体现在:第一,母亲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示例之最早在家族,而母又其中心也”。第二,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他认为“教师平日之为人,所及于儿童之感化,比之教训、命令等,其效甚大”。第三,同学朋友的示范作用,即“学友之示例,亦有效也”。第四,强调家校合作统一,认为“父母、教师之意志之坚固,及其行为之统一,自足以感化儿童”。王国维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二
教育心理学观启迪当代教育要关注教育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从教育对象来看,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有身心两个方面,故教育分为体育与心育两方面。然而,“人类所以优于动物者,以其心意也。则身体与心意,虽其为教育之目的,然不可不以心意中之理性,为教育之主眼”。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要始终坚持使人身心协调发展的宗旨,所以,“然常本于人心之上,故不可不加以心理学之研究。此定教育之目的时,心理学所以不可缺也”。从教育的方法来看,王国维提出:“至达之之方法,则可分为身体之养护,知识技能之教授,及心性行为之训练。而身体之养护,当据生理学之理法。教授及训练,不可不据心理学之理法。”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之理法,其大半当于心理学之理法求之。故心理学之于教育,有极大之关系也”。
王国维的观点,为我们认识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笔者认为,王国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与他当时在师范学校任教的经历相关。教育离不开心理学,身为老师必须要学心理学。这也就是师范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原因,也是招教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理学、教学方法与设计要占据大量分数的主要依据。
三
教授法启迪当代教育要注重教材选择的适切性。王国维在讲授方法中非常关注教材的选择。对此,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观点:第一,教材的选择与教育目的相吻合:“一面须适于陶冶儿童之诸能力,一面授以一般国民所必要之实质的知识。”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教授的材料应当广泛采纳各种知识和技能。但是,儿童修业有年限,儿童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于是不得不根据各种知识、技能的价值,选择那些比较有用的。
第二,教材的选择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国维认为:“欲使事物有兴味,当使其事物适于儿童之心力,而分量不多,及教授之方法得其宜。”然而,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各有其个性,故教育者也不可不注意此点,以养成其所长,而补益其所短。”因此,教育者要注重教授的方法,“教授之事项,其性质分量,当与儿童身心之发达相应”。教材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儿童的发展逐渐增加难度,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由直观渐进为感悟和思考。“而教材之有修养之效,不在其分量之多,而在儿童之能类化。故教材不但当使教师能精确教授之,且当使儿童有十分反复练习之暇。”其实,王国维的这一观点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的直接体现。
三是教材要统一。王国维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提出教材的选择要统一,“不然,则乱儿童之思想,且因之而弱意志之能力。若教材统一,则各教科能互相唤发,而儿童之知识亦成整然之一团体”。同时,他提出教材要相互关联,在算术的问题中,可用地理的里程、历史的年代等作为内容;作文的问题,可采地理、历史的材料。“如此相互联络,一面增运算、作文之兴味,一面练习地理、历史及理科之知识,使更确实。诸科相助,而教授之效乃见矣。”这些观点,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教材选择都有深刻启示。
《王国维早期讲义三种: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法》,邬国义整理,中华书局2018年8月第一版,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