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大学出版社应用微信公众号的出路不一定是迎合娱乐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而应该在深耕内容与找准定位上进行突破。

    迎合娱乐化?不!大学出版社微信号可以这么做

    王晨玉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8月14日   06 版)

        腾讯旗下的社交应用程序微信自2011年问世起,就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而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更是带来了信息获取、阅读习惯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截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公众平台注册账号总数已超过1500万,并仍有发展壮大的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潮流的推动下,传统出版单位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微信公众号就是大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提升出版社影响力的重要平台。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九成以上的大学出版社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据行业媒体公布的出版社微信公号影响力排名(2019年5月15日—2019年6月14日)显示,前30名中大学出版机构只有:外研社Uni⁃pus、书圈、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排名最靠前的外研社Unipus的头条平均阅读数为5391,与排名第一的人教教材培训47443仍有很大的差距。笔者所供职的北大出版社旗下文史哲事业部微信公号“博雅好书”,于2016~2017年期间经常能进入排行榜前10,如今只能徘徊在40~50名之间。

     

        大学出版社微信公号影响力不足或下降,不妨分析一下大学出版社应用微信平台存在哪些问题,并思考可能的解决对策。

     

        内容专业性与微信浅阅读的悖离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的社交互动平台,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内容表现方式多样化,内容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传播效率高,微信平台的推送可以及时到达终端用户群,并可以通过点对点,群分享、朋友圈等方式扩大受众;互动机制可以增强用户粘性,用户可通过留言的方式与平台进行互动,微信运营者便可与粉丝建立密切的联系。对于出版社来说,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样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为出版社图书的营销与宣传创造更具活跃度的渠道,有助于打造品牌形象,增进读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提高忠诚度。

     

        以出版学术书与专业教材为主的大学出版社,应该充分发挥微信的传播速度快、运营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势,来增强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影响力。大学出版社可提供优质原创内容,通过发布文摘、书单等方式,整合既有品牌资源,达到巩固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辨识度的目的。就笔者参与的北大出版社旗下“博雅好书”微信公号运营情况来看,新书信息首发以及书单的制作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阅读数成绩,微信文章“三百年来西方如何制造‘儒家’”首推新书《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取得了阅读量4000+的战果。“学霸谢林的自然哲学课堂笔记”选取的素材为《论世界灵魂》译者序言,由博雅好书公号首发,也收获了将近4000的成绩。此外,新书书单、丛书书单的阅读量与转发量更加可观。微信“这儿有一份书单,送给喜爱中古史的你”的内容便是由“未名中国史丛刊”已出书目构成,虽全都是专深难啃的专业书籍,却带来6000的阅读量。“博雅好书2019年上半年新书书单(都在这儿了)”整理了1~6月的文史哲类新书书目,阅读量达到5000+。这些宣传对新书推广以及既有丛书的营销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电子阅读往往占据着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简洁、实用、轻松、直观的浅阅读更受读者青睐。微信阅读作为互联网传播的一种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特征。微信爆款文章所讨论的往往是养生、房价、子女教育、两性情感等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题。一位网络咨询分析师将那些阅读量高、转发次数多的文章分为几种类型:文章主题积极,读完后让读者感到兴奋;让用户非常愤怒和恐慌的文章;让读者觉得自己不仅聪明,而且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实用且容易记住的内容;有价值的故事。

     

        以学术出版为主要特点的大学出版社专业性、严谨性有余,而浅显化、娱乐性不足,与碎片化的微信传播方式背道而驰。

     

        学术型大学出版社公号平台发布的内容较为单一,其内容来源往往是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书籍,多数公号只是将纸质内容照搬到网络上,缺乏对内容进行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再创造。就笔者所负责的博雅好书而言,编辑常常无暇对所选文摘进行内容的整合与再创造,微信内容基本上是对原书的复制粘贴,难以形成对读者而言有吸引力的文字。因此,大学出版社应用微信平台提升影响力、扩大受众存在一定困难。

     

        大学出版社将微信平台当作书籍营销的工具无可厚非,但是过度营销也会引起审美疲劳。大学社公号对重点图书进行频繁曝光,有时一月之内发布两到三次推送。这样不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的做法,只会让点击率直线下滑,不仅没有起到扩大图书影响力的作用,还会降低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与使用粘度。

     

        深耕内容与找准定位

     

        在笔者看来,大学出版社应用微信公众号的出路不一定是迎合娱乐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而应该在深耕内容与找准定位上进行突破。

     

        就笔者对于一个艺术类公号“扔书”的观察,该公号在2017年上线时已经不是微信公号增长的井喷期,两年的粉丝基数也只有3万,但凭借其提供专业艺术史知识的形象定位,公号的平均阅读量能达到2000~3000,打开率与粉丝活跃度均表现不俗。不发布养生、鸡汤等碎片化阅读,也不为迎合大众口味盲目追热点,“扔书”的成功之道在于,发掘艺术史界的学术前沿与最新咨询,整合学术界、出版界、媒体界以及名人圈的文化资源,定期预告展览、大咖新作、学科书单等行业内信息,不仅成为公众了解艺术史讯息的专业通道,而且致力于打造行业共同体交流的平台。例如,扔书发布的“2019年5月美术史新书”这一期书单中,收集了上海书画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西书局等艺术类出版社的新书信息,收获了5000+的阅读量。对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特展”的预告更是让点击率突破1万。对行业内信息的汇总以及行业热点的预告,让扔书成为读者了解美术史界最新资讯的权威渠道。大学出版社公号平台可以充分借鉴类似扔书这样的专业平台的思路,不要将内容的取材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出版物,而是致力于为专业学科的读者群体提供权威的学术资讯,争取成为引领行业潮流的平台。除了借鉴扔书这样的行业公号的思路,大学社公号还可以参考“地球知识局”等知识类公号的运营模式,将自身定位为硬核知识的传播者。地球知识局发布的人文地理主题的原创文章,因带给读者丰富的知识性收获,而频出10万+的爆款文章。

     

        养身、鸡汤文并不符合大学出版社的定位与形象,大学出版社应该在发掘有趣、有料的知识点上下功夫。北大社微信号就曾创造过许多成功案例,所发布的“没能读懂《理想国》,那是因为你没把握住这个核心”这篇文章,收获了7000+的点击率。“除了《全球通史》,你还了解多少全球史”这篇文章,使用钱乘旦与王立新两名历史学者的对谈内容,微信阅读量得到了6000+的好成绩。

     

        由此,大学出版社利用微信公号提升影响力,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找准品牌形象定位,深耕内容,开拓格局,大学出版社微信公号仍有可能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