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中国社科院、东方出版社召开《新时代的温度》出版座谈会

    与会学者从新的角度思考研究习总书记的人民观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8月1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8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研究部、东方出版社主办的《新时代的温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新时代的温度》的出版,启发了学者们以新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分别就此书的出版历程、出版价值、读后感悟等做了深入研讨。黄书元、任超从编辑和发行的角度,客观评价了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研究部主任余斌表示,《新时代的温度》既体现了新时代的温暖,同时也强调党和人民如一人,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重要的力量,也是坚实的根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生升表示,《新时代的温度》的作者李维是以普通老百姓看得懂,读得下去的叙事方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几条线勾勒出来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我们的出发点,是我们的最终归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袁金辉表示,温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新时代有温度的人民群众;二是新时代有温度的领袖;第三,作者是一位有温度的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聂志红说,“要学习这本书的人民观,学者无论是思考,还是发言,写东西,都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把人民真正放在心中间,这样才能研究出好的理论。“以问题为导向,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观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志明这样评价这本书。

     

        据悉,《新时代的温度》上市一个多月已发行五万多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分析,这与本书的出版时机离不开,并且贴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贴近新时代从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特别是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转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