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花影”因何成“塔影”?

    谷羽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8月07日   19 版)

        诗歌作品翻译成外语往往会扭曲变形,有时候变得面目全非,让人莫名其妙。如果能追根溯源,破解其中变化的蛛丝马迹,倒也是一件颇有吸引力的趣事。

     

        古典诗词爱好者可能都知道,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绝句《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在160多年以前,就被译成了俄语,1856年刊登在俄国《祖国纪事》杂志上,成为公开发表的第一首汉语古诗译作。这首诗的译者是著名的纯艺术派诗人阿方纳西·费特(1820—1892)。他不懂汉语,起初我以为他是依据德语转译的,因为他母亲是德国人,他从小既说俄语,也说德语,翻译过很多德语诗歌。

     

        后来读了俄罗斯当代汉学家伊利亚·斯米尔诺夫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费特翻译苏轼这首诗依据的初稿来自汉学家瓦西里·瓦西里耶夫(1818—1900)。

     

        费特把原作四行诗译成了八行,译作的标题由《花影》变成了《影》:

     

        Тень

     

        Башнялежит–

     

        Всеуступысочтешь;

     

        Толькотубашню

     

        Ничемнесметешь.

     

        СолнцеееНеуспеетугнать,Смотришь:лунаПоложилаопять.

     

        回译成汉语:

     

        一座塔躺在——所有的台阶,无论怎么扫也扫不干净。

     

        太阳来不及赶走这影子,月亮又送来这塔的阴影。

     

        跟原作比较,影、台、扫、太阳、月亮等关键词一个都不少,但也有丢失的词,比如名词“花、童”,动词“呼”。最让人不解的是,“花影”怎么竟然变成“塔影”了呢?

     

        我们再来看瓦西里·瓦西里耶夫的翻译初稿:

     

        Этажамидругнадруге (расстилаетпредомноюсвоютень)этавысокаябашня,

     

        Нодотрагиваешьсяинеможешьсместиее,

     

        Итолькочтосолнце(сзаходом)уберетее—Смотришь:светлаялунаужесновапослала!

     

        这高塔一层层(把它的阴影散落在我面前),

     

        但是你想扫也扫不走这些阴影,

     

        (降落的)太阳刚刚把它收走——

     

        你看:皎洁的月亮又送了回来!

     

        原来理解错误出现在这份初稿当中。瓦西里耶夫把“瑶台”想象成了“高塔”(высокаябашня)。汉语的“台”字,原本与亭台楼阁相互关联,而“重重叠叠”几个词可能使译者想到了“层层”的高塔。就这样,一念之差,“塔影”出现了,而“花影”消失了。

     

        可见这位汉学家忽视了后面的诗句:“几度呼童扫不开”。一家的主人呼唤童仆,让他打扫台阶,这合乎生活逻辑,怎么可能让他去打扫塔上的阴影呢?再者说,高塔往往修建在佛门寺院,不可能出现在家庭院落。这正反映了,译者在解读原作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出差错。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另外一个问题是,译者把原作中的抒情主体做了更改变换。隐形的叙述主体变成了第一人称的“我”,第二行中的“你”是泛指,意思是无论什么人“想扫也扫不走这些阴影”。最后一行的呼语“你看”,像是对朋友或读者说话。这样一来,原作中的主人公和他的家童都被译者忽视了,译者取代了原作的主人公,原作的主人公和他的家童失去了踪迹。

     

        现在我们终于弄明白了这首译诗出错的症结所在。费特对原作的理解错误,源自瓦西里耶夫初稿的误读与误译。可瓦西里耶夫并非等闲之辈,他是大名鼎鼎的汉学家,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纲要》(1880)就出自他的手笔。这只能解释说“智者千虑,偶有一失”吧。

     

        苏轼这首诗,还有没有其他的俄译本呢?有。请看下面一首俄译文本:

     

        Тениотцветов

     

        Множатсятени,одназадругойползутпотеррасепрекраснойМальчонку-слугуязвалмногораз

     

        сместиих пыталсянапрасноВечернастал,ионинаконец

     

        исчезливследзасветиломНояркимсветомсверкаялуна

     

        сноваих проложила

     

        花影

     

        阴影密集,争先恐后

     

        爬上了美丽的露台我多次呼唤家中童仆

     

        打扫花影却未扫开傍晚来临,那些花影

     

        终于跟随夕阳消失不料皎洁月亮升起

     

        又把花影送了回来

     

        这首译诗,应当说理解与传达相当准确,唯一可惜的是,把四行绝句译成了八行,距离原作形式稍微远了一点,多少有点儿遗憾。

     

        有没有可能再进一步,把汉语绝句译成俄语四行诗呢?我给莫斯科的朋友、诗歌翻译家鲍里斯·梅谢里雅科夫写信,跟他商量,很快收到了他的译稿:

     

        ТЕНИЦВЕТОВ

     

        Затьмоютьмаползутони/набелыеступени,слугапыталсямногораз/метлойсместиих прочь,лишьсолнце,заходя,смогло/увлечьссобоютени,новследзаяркоюлуной/онивернулисьвночь.

     

        花影

     

        阴影密密麻麻爬上白色台阶,几次呼唤家童打扫却扫不开,阴影刚被西沉的太阳带了走,皎洁的月亮又把阴影送回来。

     

        诗人采用抑扬格,每行七音步对应原作的七个字,让台阶(ступени)与阴影(тени)押韵,驱走(прочь)与夜(ночь)押韵,非常巧妙,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译诗逼近了原作简洁凝练的风格。没有多年的译诗经验,很难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

     

        鲍里斯·梅谢里雅科夫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把中国的《千家诗》译成了俄语。我跟他合作翻译了上百首中国当代诗。我们有共同的诗歌翻译理念,那就是追求译诗忠实于原作,以格律诗译格律诗,尽力逼近原诗形式,高度注重音乐性的传达,这些特点在这首译诗当中都有清晰的反映。

     

        通过回顾《花影》这首绝句的一个半世纪的翻译历程,不难体会诗歌翻译有多么艰难,而纠正误读误译又多么不易。

     

        可靠的翻译应当经得起对读,就是对照原作读译本,懂得双语的学者负有这样的责任。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不同民族之间学者相互合作越来越迅捷方便,相信诗歌翻译会出现越来越多优秀可信的译作,从而赢得越来越多诗歌爱好者的青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