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已由人民出版社推出。
《先秦文学演变史》,秉持大文学史观、原典第一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音乐史、文字史等诸多学科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解析了先秦文学演变的历程。以西周礼乐制度变革作为历史文化背景,以甲骨文向竹简文变革作为文字载体背景,阐发了《诗经》的缘起及其写作历程,解析了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演变次序,论证了老子存在的时间及《老子》一书的产生时间。
山西大学教授刘毓庆认为,《先秦文学演变史》最具震撼力的观点是将散文置于诗歌之前。木斋的根据是,由《周颂》而《大雅》而《小雅》而《国风》的演变中呈现出的诗歌语言自身发展的逻辑。《周颂·清庙之什》产生的最早,其体“尚为散文体裁”;到《大雅·文王》篇,“叙事歌诗及长篇诵诗的分章形式”才得以创立。而以往的观点是:先有口头文学,后有书面文学;散文只能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后,诗歌则可以出现在文字书写之前。木斋紧扣文献,以之为依据,寻绎其演变、发展。如果把这一观点定位在文人创作上,未尝没有道理。因为从学习文字到学习写作,散文显然要易于诗歌,诗歌的语言技巧比散文要求更高,自然是先散文,后诗歌。
“木斋的《先秦文学演变史》给我们全新的感觉,最突出的是他文本细读的功夫与睿智。”南通大学教授王志清说,《先秦文学演变史》重点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诗经》的写作史,一是先秦时代的散文史。作者立足原典,植根文本,以宏观性、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的把握,厘清文学“流变”的轨迹,新见触目而出。比如,在文学起源的问题上,文学史众口一词的是,文学源自诗歌,源于神话。木斋认为:文学源自诗歌说,诗歌先于散文说,是艺术源自劳动说观点的照搬。而文学源自神话说,也与源自诗歌说“同本同源”,“是以想象代替了中国文学史发生的时间次序”。这既是以史考察诗的进步,又从诗的发展反观历史的进程。
(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