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周大新在茅奖作家沙龙系列解读《湖光山色》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7月31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近日,茅奖作家沙龙系列第二讲在SKPRENDEZ-VOUS举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湖光山色》的作者周大新、《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共同分享对茅盾文学奖的感受,解读《湖光山色》。

     

        周大新的创作历程从1979年开始,《湖光山色》初版于2006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大新文集》共二十卷,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十卷(共八部),中篇小说四卷,短篇小说两卷,散文三卷以及电影剧本一卷。这是首次全方位对周大新四十年写作历程的梳理和提炼。

     

        谈到茅奖,周大新表示,奖项给大家鼓励,既是对获奖者的一种安慰,对于其他作家也是一个参照,或是善意的提醒和指引。

     

        《湖光山色》以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小说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寻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在这部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中,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

     

        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作家,周大新一直很感谢家乡父老乡亲对他的关注和关照。他说,“每次返乡看到乡村的变化,我都在思考,中国的农村该向哪里走?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周大新希望将自己对当代农村的思考融进小说中去。梁鸿鹰认为,《湖光山色》直接面对当前剧烈变革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特别好地揭示了城市的新与旧,人的内心与世道之间的矛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