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人们走出了十年文化荒漠,迸发出如饥似渴的读书热情,每天清晨图书馆前排起的长龙,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读书之热持续了十余年,到八十年代后期,全社会又起经商大潮,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到2004年前后,读书渐入低谷,有的图书馆门可罗雀。
出于图书馆人的责任感,中国图书馆学会把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引到中国来,改变为“世界读书日”,并提出全民阅读口号,提倡全民阅读,试图用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把人们重新吸引到图书馆来,使读者回到书的身边。在老馆长任继愈先生提倡创办的文津讲坛基础上,国家图书馆又开设了文津读书沙龙,创立了文津图书奖。文津沙龙不同于文津讲坛,意在给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提供平等自由交流的平台。文津图书奖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启发,但又有很大不同。作为读书机构发起的图书奖,它的初衷是以图书奖为平台,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建起一座可以互相沟通互动的津梁。此奖自设立到现在,坚持了近15年,从其效果看,确实发挥了鼓励作者和出版者出好书、读者读好书的作用。
金龙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到国家图书馆工作。入馆后,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讲座、文津图书奖、文津读书沙龙、文津经典诵读等阅读推广项目,亲历了阅读推广的发展。我参加活动时,偶尔会遇到他,谈话间,给我的印象是彬彬有礼,善于思考,看得出是有学养的青年馆员。遇到曾来文津讲坛或文津图书奖、文津读书沙龙的学界朋友,他们也会谈到金龙,知道在学界他也有好评。现在,金龙写成《一本书的图书馆之旅》,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对图书馆界十五年之久的阅读推广服务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学术性探讨,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本书的图书馆之旅》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金龙讨论阅读推广,并不是就事论事,把书写成工作总结,而是追溯阅读推广的中外历史,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其发展历程,虽然篇幅不多,却把阅读推广的历史梳理得脉络清晰。对阅读推广,作者也有个人的思考:“图书馆阅读推广,就是运用图书馆的文献、馆舍空间、社会影响力等各种资源,通过多样的方式,使人认识到阅读的价值、激发人的阅读兴趣、提高人的阅读能力、帮助人实现有效阅读,从而促进人的独立思考、提高人的综合素养的行为过程。”一说活动,人们往往想到轰轰烈烈;一说阅读推广,也常常想到唤起社会读书热情,仅此而已。金龙关于阅读推广的理解却有其纵深度,考虑到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人的有效阅读,进而深入到人的素养。在其关于阅读推广的五点思考里,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有新的扩展,五点思考已经涉及阅读的终极目的、阅读的自由、阅读服务的均等化、多样性以及阅读推广与图书的关系等等。又如,关于展览与阅读推广的关系,此书也有充分的分析。当然,就图书馆而言,所谓研究,并非从理论到理论就是研究。图书馆学作为管理科学,许多研究课题来自实际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调研,深入思考,借助某种理论或者自创一种模式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就是研究。金龙的这部著作就说明了这一点。如图书馆为什么要搞展览?与其他展览馆的展览有何区别?展览与阅读关系如何?书中通过考察国家图书馆和各图书馆展览的实践,从几个方面一一给予说明,对图书馆如何做好独具特色的展览工作颇有启发意义。此外,关于图书漂流水土不服等问题的思考,也都切合实际,有一定深度。
书是叫人读的。但现在的研究著作多做八股文章,呆板教条,似乎存心使人读不下去。我虽然勉强也算研究人员,不得不读这些著作或博士论文,实在说,多少阅读都受尽折磨。金龙的《一本书的图书馆之旅》,如其所言,尽力避免写成单一的工作用书,希望能够被更多人接受、使更多人关注图书馆及其阅读推广服务。所以从书名到篇章题目都力求新颖,文字亦流畅可读,使我能够饶有兴致地一口气读完,也是值得称道的。
(本文系《一本书的图书馆之旅》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